胡炎一回到後臺,便收起了全部心思。

別說柳清雨,就連親爹親媽都不再琢磨,好吧,其實他本來就很少琢磨。

搭檔李青在打磨本子,胡炎便乾脆先巡一遍場,這本來也是自己的責任。

把場、巡場、指點手藝、處理舞臺臨時事故、安排排演順序等等,各種大小事情全都是負責人的事兒。

不然,園子裡每個月少說上萬塊的提成,是那麼好拿的?

胡炎平時不做,不代表他不懂不會。

一路走,一路看,眼睛都帶著勾子似的掃過,瞧得相當仔細。

不過,臉上平靜,心裡很快便滿意了。

不得不說,如今的廣德樓確實變了模樣。

前場打雜的小學徒,自然不敢偷懶,難得的是後臺演員,溜活兒都更加認真。

對嘛,手藝活兒,靠別人監督才認真,那乾脆趁早改行算了。

尤其是時不時傳入耳朵,來自各處不同的小曲兒的動靜,更讓他點頭。

在張芸雷之前,小曲兒也有,但反響不大。

人精似的眾人,對它的重視程度自然可想而知。

所以說,外人只知道張芸雷帶動了觀眾,帶動了門外人愛上傳統小曲兒。

但在胡炎看來,他對相聲門內藝人的帶動,功勞甚至更大。

老祖宗留下的產業,可遠不止這麼三兩首,十幾首,剩下的都還得靠更多的藝人,去打磨,去傳唱,去擴散吶。

等著吧。

等眾人見識到了張芸雷靠小曲兒,把相聲說出演唱會的動靜,到時跟風而來的藝人,還會成倍的增加。

至於這傢伙因此捱罵什麼的,胡炎不管,反正被罵的又不是他。

別人挨著罵,還能看到自己喜歡的相聲手藝被推動,這簡直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吧?

不時,胡炎轉到化妝臺,剛好看到正在溜活兒的張芸雷和李賀東。

這哥倆很有意思。

人家搭檔溜活兒,基本都差不多頭碰頭似的緊挨著,親密得很。

而這哥倆中間,至少保持著一米的距離,還是背對背的。

其中的原因,胡炎倒是猜到了七八成,但是如此站位,彼此的表情怎麼瞧得見?

於是,看了半晌的他,終於咳嗽了一聲。

哥倆轉頭,趕緊拱手:“師爺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