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其他人,是要求提前來溜活兒,別耽誤臺上演出就成。

至於是否願意更早來,憑他們自己決定。

而眼前這幾位,胡炎則明確要求他們必須早到晚走。

沒辦法。

不趁著如今把手藝磨得更瓷實,以後如何撐得起德芸社的未來,或者說,一個比前世更好的未來?

好在,孔芸龍幾人雖然性格各異,但都有為相聲手藝吃苦,下功夫的心。

大的願意教,小的願意學,後臺的上午,往往都過得很愉快。

吃完早餐,眾人自覺的開始認真溜活兒。

眼前一切向好,胡炎瞧得心裡滿意。

那接下來,就該著手為張芸雷的正式登臺,提前做鋪墊了。

不時,胡炎突然問道:“李老師,園子裡的老少爺們,手裡有多少‘柳活兒’,你清楚嗎?”

柳活兒,就是以“學唱”為主的活兒。

即學唱京劇、評劇、地方戲、歌曲等等,脫胎於“全堂八角鼓”,最早由相聲祖師爺張三祿創新的形式。

當然,相聲畢竟是相聲,不會單純為了唱而唱,多是添上包袱,以“歪唱”的形式出現。

只是學唱物件太過駁雜,演化歷史也長,所以又細分出很多名類。

比如最常見的便是“開門柳”。

所謂“開門柳”,就是開場小唱,老話也叫“點買賣”。

以前的條件,很難有如今規模的相聲專場,只有“聯穴”的時候,場面最大。

這類演出的開場,便得用“開門柳”。

由一個捧哏先念書詞兒,再由幾個逗哏一塊兒合唱,聲音洪亮,氣勢十足,直接開場也鎮場。

此外還有:

戲柳兒,學唱京劇二黃、大鼓、地方戲等曲藝的。

歌柳兒,學唱當下流行歌曲的。

紅柳,專門學唱陝中“秦腔兒”的。

絕柳,依靠“馬頭調”來走腔行韻的。

甚至在相聲表演形式中,還有一種手法叫“追柳兒”。

也就是逗哏和捧哏,你唱一句,我唱一句,你追我趕,以接唱的形式來表演。

當然,也都不是正經的唱,主要是彼此使壞,相互下絆子,製造出笑料包袱為目的。

李青聽到“柳活兒”三個字,當即一愣。

別看小師叔平時嘻嘻哈哈的,但說話做事向來有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