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下的氛圍急轉直下,臺上的孟賀堂和燒餅撐得愈發辛苦。

上場口的幾位一看,就知道這一次開場,已經註定了失敗的結局。

當然,這其實誰也怪不了。

觀眾肯定是沒錯的,劇院之內,錯的只有演員。

如今沒有把喝倒彩,或者把倆個自己估計都不知道在說什麼的傢伙轟下臺,已經很給郭德剛面子了。

即便那個突然摔跤的觀眾,人家也不是故意搗亂的。

怪孟賀堂和燒餅,那也不成。

說實話,如果沒有突發狀況,他們今晚的表現已經非常棒了。

一切的一切,只能說太過巧合罷了。

胡炎、郭德剛幾人臉色都不太好,連於慊都少了往日的嘻哈。

抱怨無用,也無任何意義。

眾人心裡在琢磨的,是挽救辦法,這才是當務之急。

攢開場、中場、倒二、攢底,這四個節點對於一場演出來說最為重要。

而開場的作用,便是鬧出動靜,掀起氣氛,為上半場節目熱場,同時也為整場演出造勢。

如今開場一拉跨,首當其衝的,便是上半場其他三個節目的效果。

藝人行當,甭管是不是相聲,都一貫講究“接熱不接冷”。

因為冷場演出,太考驗演員的能耐了。

尤其還是這種因為意外導致的冷場,氛圍會比較詭異。

理解不了的,到臺上去站一站就清楚了。

當然,解決辦法其實也簡單,換有能耐的好角上臺。

最保險的,自然是郭德剛和於慊。

只是津城的規矩,比其他地方要大得多,班主這麼早露頭,還是為了救場,傳出去,那可是好說不好聽的事情。

說白了,就是:德芸社無人!

大家頭頂著同一塊招牌,這個時候,誰也不可能往外摘。

胡炎在心中盤算了一番人頭,發現還是自己最合適。

只是他剛想開口,郭德剛先說話了。

“要不把史老師和小嶽拎到前面來,您幾位覺得怎麼樣?”

於慊和孫悅還在琢磨,沒有應聲。

胡炎直接搖頭:“郭老師,我剛才過來的時候,看到小嶽還是有些緊張。”

郭德剛一愣,旋即點頭嘆息:“唉,是呀,他們練的還是少了。”

一瞧他這模樣,按胡炎的估計,很大可能是想起了曾經的左膀右臂:曹芸金和何芸偉。

也是,倘若他倆在,郭德剛指定不至於猶豫的。

胡炎沒有端著,直接說道:“郭老師,咱這樣,順二由我跟孫老師來,我倆的把握最大。我們想想辦法,儘量把開場、順二的場子全給他撿回來。您看成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