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炎意有所指的一句話,讓郭德剛和於慊聽出了別樣的味道。

觀眾不知道這些,都只當演員隨口一說。

反而因為臺上,由倆人變成了四人而熱鬧。

一個是京劇神童,另一個貌似還是新來的大輩,來歷都不簡單。

於是掌聲繼續送上。

前頭的陶洋樂樂顛顛,滿滿的孩子氣。

後頭的胡炎步伐沉穩,很有大輩的風範。

不時,倆人相跟,幾步來到場中。

沒等郭德剛安排,胡炎自自然的將陶洋放在了他身邊,自己則站在最右邊。

整個臺上的站位,從右到左:胡炎,陶洋,郭德剛,於慊。

等郭德剛緩過神來,人員已經安排好了。

而胡炎沒有讓他疑惑,直接擺手示意。

舞臺之上,演員的交流是很需要技巧的。

動作不能太大,最好別出聲兒,甚至都不能交頭接耳,因為這些都會讓觀眾疑惑。

郭德剛自然看到了,儘管很疑惑,但意思大致明白。

而且緩了這麼幾分鐘,情緒也開始平穩一些。

當下不再管胡炎和陶洋,繼續跟觀眾搭話。

“成了,臺上三個不買票的,咱就不管了,大夥想聽《末央宮》,那我就來幾句。這段京劇,講得是韓信……”

雖然臺上唱得都是京劇,但相聲門跟戲曲門,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別的不論,只說程式。

戲曲門演員打登臺亮相的那一刻起,便渾身都是戲。

而相聲演員,甭管唱戲、唱曲,都會在唱之前,把這曲目的來歷、故事、典故大致介紹清楚。

說為君,唱為臣。

走得還是“墊話是金子,正活是銀子”的路數。

很重要!

郭德剛在介紹,全場的熱鬧勁終於降了下來。

站在最右邊的胡炎,不看觀眾,眼神緊緊的看著他,跟站在最左邊的於慊一樣。

不時,介紹完畢,郭德剛深吸一口氣,找準調門,一個起手,張嘴便來。

“尊一聲相國聽端的

楚平王無道行不義

敗綱常父納子的妻

金頂攆改換銀頂轎

伍香女改換馬昭儀

……”

灌頂的嗓門,一如往日清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