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樂風大典就像是以場大型的聲樂演奏。

天地之音再次匯聚,同時演奏,而又絲毫不顯雜亂。

每個樂師都是這舞臺上的演奏者。

而此時,田瑩是最為引人注目的一個。

太子長琴聽著她的感悟,看著她所演奏的樂章。

伸手一拂,一張形如琴,卻具五十弦的瑟出現在他的面前。

揮指輕彈,錚錚嗡嗡之聲響起,一曲華章流淌而出。

三頭五彩鳥自廣場後的祝融殿內飛出,繞著他翩然起舞,幼幼長鳴。

一曲天音長歌乃是天地之開闢、世間之永珍,乃是此次大典的最高成就。

每當他演繹此次大典所成的曲目時,譜曲之樂師便能與他同心同感,感受到他對樂風譜的感悟。

而後操器與之相和。

一時間,廣場上的樂師不再各自演奏。

而是以太子長琴為首,在他的指揮下進行了一次大合奏。

田瑩也在此時,對於樂風譜的感悟越發的深刻,音符如瀑布般從天音九劍之上流淌而出。

靈青見此,將圓光如一輪明月般升起,不再拘束於照在田瑩身上。

明月的光輝灑滿了整個廣場,與祭壇上的樂風譜平齊。

這種靈性的光輝,乃是萬物靈情相互交匯所產生的寶光,可顯化萬物之理。

而靈青此時以靈光定天仙之根基,他所散發的靈光,便可根據他的領悟來釐定天地萬物之理。

若是一般人,感悟天地不深,不僅無法在這樂風大典之上釐定天地之理,反倒要沉迷於其中。

然而,靈青此時卻是無限接近於天仙。

在他靈光的照耀下,每個人都能夠清晰的感知到,自己的樂譜處於樂風譜的哪一個部分。

此時眾人演奏的是哪個部分,自己該何時演奏,如何配合。

那些沒有創出樂譜的樂師,該如何為其他人輔助,和聲。

漸漸的一曲宏偉樂章,漸漸的由混亂到有序,從散漫到集中。

漸漸的每個樂師都陷入了一種清醒而又忘我的狀態。

只是求道若忘我,還能找回自我,但若是巫忘了自我,那唯一的下場就只會被天地所同化。

靈青如今終究不是天仙,本身感悟未曾圓滿,無法面面俱到。

當樂章進行到關鍵時刻,他也感到有些吃力。

每一道音符都像是整個天地所化的大錘,狠狠的敲打在他的心靈上似的。

眼見已經有些支撐不住了,靈青正打算收縮靈光,優先護住田瑩,再儘可能的護住其他人時。

一團暖陽從廣場上升起。

無盡的光芒照耀在四周,令靈青有種冬日曬太陽的舒適。

他緩了緩神,分神看去,正見到一團火光如日從祝融的身上升起。

大日升騰,一股萬物復甦的意韻,如同一曲萬物生息之樂融入到宏偉樂章之中。

將原本生硬的部分變得柔和自然。

靈青到底不曾認真的從音律的角度參悟天地道理,他能引導樂章,全憑自身對天地的理解反推。

而祝融就不同了,他本身是大巫,有自身的天地真理。

自身也可以說是在場眾人中最擅長音律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