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青雖主要是在問常妙玉,但張元白、張揚兩人心中也各自有著自己的答案,能夠明白靈青所講。

此時也是多有感觸。

道理並不難,難的是去承認,去執行。

“或繁或簡,或萬或一,從不絕對。

一者得天地之理,便繁若天地。

萬者融匯為一,便有一道根生。”

接下來也不光是靈青和田勇兩人講,張元白、張揚、常妙玉三人也各自闡述了一番自己的理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靈青兩人也從中收穫不小。

就這般,靈青一會在山上同朋友說說下副本謀機緣,一會在湖中與同道論論道講講法,一會又在林中與別個體悟一番生機妙趣。

期間眾人好奇地仙境的體悟,纏著靈關道人講解了一番他對地仙境的感悟。

要知道雖靈關道人不是第一個突破的,但當今之世,地仙高手也不過一掌之數。

哪怕大家在副本中也曾見過地仙,但卻多數都未曾接觸過。

哪怕有所接觸,多聽一聽,也是大有好處的。

靈關道人也沒推辭,將一些自身的感悟講了講,並說了一些注意事項。

有些東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但有些卻是無礙,甚至若是不知道的話,很可能會在突破時耽誤一些功夫。

靈關道人或許對於參悟、修改、創造功法不如靈青,但他對於修行絕對是最有天賦的那一小撮人。

對於突破時的感悟講解的頭頭是道,且都在關節處。

要知道,並不是說煉成了五氣朝元,就能夠證就地仙的。

那隻代表作了你已經煉氣圓滿了。

而想要證就地仙,還是得要以氣生神,生出自身之神。

這才是其中的關竅所在。

聽了靈關道人的講道之後,忽的大家都起了講道的性子。

於是大家輪番上臺,或是說些疑惑供大家辯證,或是講講自身之道的感悟。

就連法明也帶著靈芝寺等地的住持,也都上臺宣講了一番釋門法理。

王博明、張揚、常妙玉紛紛說了百家道理。

如此說禪講道、講經論典,青雲山中高朋匯聚,三兩相聚便可高談闊論、悟道參玄。

興起時,隨手比劃以愉眾人;興盡時,閒雲野鶴東西遨遊,看花開花落、雲捲雲舒。

過的好不逍遙。

一連過了十餘天,大家才盡興。

然後靈青一一的將大家送走。

正是青山常翠,綠水長流,聚散總是緣,緣來則聚,緣盡則散,不外如是。

此後,靈青又正式的將雲生道人收錄入道清觀門牆,做一脈別傳。

可以說,除《先天一炁真經》這一門根本經文之外,他都有權處置。

靈機和文君兩人,此時都在鑄丹田、養元炁。淬鍊元精化作先天元炁。

孫雨薇則正式開始伐毛洗髓,磨練先天道體。

整個修真境的修煉,都是在鑄就一個無漏之鼎爐,從堵漏補缺開始,修復自身飽經磋磨的肉身。

然後氣貫全身洗練經脈,氣返先天凝練道種,伐毛洗髓煉就道體,凝穴煉竅鑄就道基。

至此則根基俱全,方可採煉元精,煉作元炁。

炁者,仙之始也。

靈青此時仍是在人仙境溫養五臟的階段,他原本鑄就三百六十五處玄壇,所凝練的法力太過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