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靈青看來,無論作何選擇,只要心中無愧即為善。

因此他向莊子揖手一禮道:“弟子雖私心深重,但自認無惡念。

是否為善暫且不說,至少無錯。”

火車理論看似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殺一人救五人,一個是殺五人救一人。

實際上不止如此,還可以選擇不作為,或是想辦法將火車停下來。

或是在火車停不下來時,選擇將火車毀滅。

甚至是設法將六人和火車全部毀滅等等。

實際上若是將這個選項明著擺出來的話,相信會有不少人直接選擇不做為。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既然無法做出選擇,那就乾脆不選,任由命運來抉擇。

靈青先前也是如此。

在面對紛爭的戰國時代,他本就是本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想法,悶起頭來發展靈國。

只是簡單的想著先強大靈國,然後再借助其優勢,來吸引更多的百家理念來豐富自身的底蘊。

並沒有要發心結束戰亂的局面,還世間一個太平的想法。

然則,當他想要儘快的凝聚三百六十五枚神敕,合玄壇證人仙之時。

他就不可避免的做出選擇,無法做到不作為。

選擇不同,其結果自然也是不同。

他選擇與周國,與姬扁合作,分封天下諸侯,從而化解各大戰國的實力。

依照火車理論來說,顯然是放棄了那五人的性命,而選擇了單獨的一人。

不過靈青並不覺得自己的選擇是錯誤的。

修長生者乃是天地間第一自私之人。

當作為比不作為能夠為他帶來更大的好處,使他儘快的修行有成時。

他自然毫不猶豫的參與其中。

凡人如塵埃,在天地間輪迴不休。

而修者想要跳出這個輪迴,必然是要逆天而行,擾亂天地間的秩序。

因此修長生者乃是天地間第一自私之人。

然而卻又是天地間第一無私之人。

修行之人想要修行有成,必然要順天應時方能有所成。

天行有常,無善無惡,這善惡之分自然只是人心之別。

天道至私以至於無私,修行亦然。

修行者為善去惡,為的是遵循天理、察道明德之善。

去的是意氣所動、天理不分之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