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姑娘,欲往山上尋一處片瓦之地遮身,求經治學。”

寧採臣聽得她問,也不好不答,只好回身一禮說道。

這女子正是著急趕回山的小卓,這眼見就要到了,未曾想竟遇著了一個書生。

還是一個文氣在身的秀才公。

一時不防被他照破蹤跡,現了行藏。

見他欲要往槐蔭山上去,恐他擾了自家觀主清修,於是嚇道。

“回了吧,那山上鬧鬼,不是個好去處。”

這時落在後面的兩人發現狀況,急忙趕上前來。

“姑娘怎知山上鬧鬼?”

王博明看著她,眼中精光湛然,發聲問道。

“原來是個修行的大先生和參禪的大和尚。。

卻是妾孟浪了,之前言語冒犯還請見諒。”

小卓見著兩人,頓時眼神一眯,看出兩人修為在身,且不是她可以測度的。

她誤認為寧採臣是王博明的徒弟,因此為之前的恐嚇致歉。

然後又好言勸道:“那山上的妖邪已經被我家觀主除了,闢地清修。

你們欲要清淨治學,我家觀主也要清淨修行,卻是不便招待外客了。”

“不知貴觀主法名上下?我等可否拜訪一二?”

王博明和法明聞言又看了看那清正陽和之氣滿溢的山頭,心中好奇問道。

一是好奇是誰將這妖邪除了,二來也是想見識見識這除了妖邪的高人。

“這……觀主名號妾卻是不便透露。”

小卓聞言頓時面現難色,如今還未回山,因下山時的應許自然不好透露靈青的姓名。

想了想,開口說道。

“若是三位願意等, 且待妾回山通秉一聲如何?”

“那就有勞姑娘了!”

王博明拱手謝過,又從袖中取出一份名刺遞與她。

這名刺, 又稱名帖, 拜訪時通姓名用的名片。

是古代文人官員交際不可缺少的工具。

小卓將其接了過來, 見其上書就“王博明”三個大字,其形龍蛇飛動、鸞飄鳳泊。

又這名刺紙質特殊, 前所未見,較之宣紙更勝,知其身份文采定然不凡。

鄭重將其收了, 一拂袖在道旁升起一座方臺。

“三位在此稍歇,妾這就呈與我家觀主。”

隨即一甩袖轉身就走,只見她肩不動身不揺,卻眨眼間在這崎嶇山路上消失不見。

“先生、大師,這是怎麼回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