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核實古宅到底有多少房間,村長帶了七八個人,用傳統的插香點數的方法,每個房間插一燭香,就是這樣,也來來回回的數了五六遍,還是數不清。

每次統計出來的數都不一樣,總是相差二三個數。

這座古宅的房屋結構,非常複雜,有些是大房套小房,一進門,屋屋相通。

許多暗房迷宮似的散佈於樓上樓下,一不小心就會數漏。

最後還是縣文物部門規定了統一的標準,一些儲藏室和根本不能住人的小暗房一概不算。

這樣統計出的房間數字,最後竟然和傳說中講的一樣是108間,就是神奇。

而這,也對古宅是洪幫的秘密聯絡點的說法,提供了依據。

因為108間房,可能是彷照梁山泊中108位好漢,這樣一個數字建造的。

“水滸傳”一直是民間幫會組織效法的範本,洪門也不例外。

雖然有重重的迷霧,但古宅本身卻是一座體現當時最高水準的建築。

這也是陳文哲當時關注這座古宅的原因,因為這座古宅內部的裝飾,藝術性還是很高的。

豪宅內有30多個天井,廳堂寬敞明亮,門窗鉤花燙金,梁椽處處浮凋。

就連燕子巢,都凋成形態各異的動物,栩栩如生。

砌牆的磚塊均由田泥包裹小卵石特製,隔溫良好,冬暖夏涼。

磚牆用糯米飯摻和石灰壘砌,經多道工序粉刷,滑潤無比。

正房、偏房、橫廳、書房、雜房、工房、廚房、膳房錯落有致。

風火磚牆間立其中,排水系統設計科學,一百多年水火無憂。

從屋內走出,爬上鄰近高處,俯瞰整個村莊,船形巨宅逆水向東,周圍數座古屋護衛驅逐,相當氣派。

這是我國建築史上的傑作,它成功的利用風阻隔熱原理,把連成一片的院落,分割成了數個防火安全區。

這座以磚木結構的大宅院,取暖、作飯,大量使用少不了柴木,。

這種極易發生火災的混合體,由於防火牆的使用,百年來一直平安無事。

特別是宅院的地下水系統,每天都有大量的生活汙水和垃圾傾瀉而出。

但是150多年了,居然從未發生過下水道堵塞現象。

宅內所有天井,雨過即幹,不留積水。

據那裡的老住戶講,這條下水道從地下直通到下面的河裡,可古宅的地面與河水只有很小的落差。

為什麼這麼多年,還能保持暢通無阻?

村裡的人說,在下水道建好後放進兩隻巨龜,它們在裡面不停地清除著從古宅流下的汙物。

村裡的很多小孩,在河邊玩耍時,都曾看見過這兩隻大烏龜。

當然,這只是神話了的傳說,並不能當真。

但是,從此也可以看出,這座大宅設計的有多麼科學。

而現代城市設計,很多人都認為國外做得好。

其實,好的設計就在我們身邊,只不過缺少了民族自信。

原來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就讓我們視若無物,有目如盲的看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