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皇太后、皇后用裡外黃釉器。

皇貴妃用黃釉白裡器,貴妃、妃用黃地綠龍器,

嬪用藍地黃龍器……

由此可見,凡是涉及到皇上用瓷,其裡外都必須使用黃色。

清代的黃釉瓷器,較明代更加豐富多彩,不僅造型方面端莊大氣,而且釉色方面溫潤細膩,帶給人更多的是華貴之感。

除了燒造素器之外,還有多種高超的技法,用於黃釉瓷器中,如刻劃、彩繪等。

清代康熙時期,「米黃釉」和」蛋黃釉」均非常出名。

其中「米黃釉」的色澤如米黃一般,而「蛋黃釉」的色澤如雞蛋黃一般,不僅釉層較厚,而且透明度很強。

清代雍正時期,「蛋黃釉」的燒造技術不減,而且釉面有一種粉質感,看起來十分養眼。

此外,「檸檬黃釉(澹黃釉)」,也是雍正時期久負盛名的瓷器珍品。

如現在傳世的一件雍正檸檬黃釉刻蓮瓣盤,就造型優美大方,新穎獨特。

最主要的是釉色自然純正,展現了雍正一朝極為嚴格的製作工藝。

經常說御窯瓷器「明看成化,清看雍正」,那麼雍正的瓷器到底有多好?

明代黃釉瓷器,產生於明宣德年間。

到明代成化、弘治時期,達到了最高水平。

這種黃釉以鉛為溶劑,以鐵為著色劑,低溫下燒而成。

因黃色嬌嫩欲滴,亦稱「嬌黃」。

清代康熙時期,內務府琺琅作,已使用從西洋引進的銻黃作為琺琅彩。

雍正時期黃釉顏色,比傳統澆黃釉更為淺澹幽雅,故稱為「檸檬黃釉」。

黃者,中和美色,黃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為溢也。

因「黃」與「皇」諧音,成為權力、尊貴的象徵。

此雍正檸檬黃釉蓮瓣紋盤,造型秀雅端莊,胎質堅緻輕盈,內施白釉,滋潤潔白。

它外施檸檬黃釉,明快勻淨,與溫潤的釉面相映,更見嬌妍嫵媚。

此盤盤形規整,徑,胎質潔白、細膩,修削精細。

底足處理略帶圓型,具備典型的「泥鰍背」特徵。

同時底足的內、外牆基本處於同一平面。

足內書:青花雙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兩行楷書款。

清代雍正年間,六字雙行雙圈款時間出現略晚。

雍正官窯楷款的筆畫有兩種:一種橫細豎粗如宋體;一種橫豎粗細一致,此盤當屬後一種風格。

細察此款,筆畫橫平豎直,「清」字兩右斜點後上提;

「雍」字首點為短豎,且向左傾斜;

「衣」字略去一點;「制」字提筆和短撇相連。

款識青花髮色純正,結構平穩,字型書寫爽利,筆力雄健。

整個書款字型清秀工整,神韻雅緻俱存。

這樣的瓷器,絕對對得起「明看成化,清看雍正」八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