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仿製者眾(第2/2頁)
章節報錯
所以這裡的彷清代佛像,都是精益求精。
嗯,應該是他想法當中的精益求精。
在陳文哲看來,就是粗製濫造,因為不管怎麼看,都太過呆板了。
只不過,陳星辰是真捨得用材料。
比如眼前的金銅佛像,可惜了這些材料,因為稍微懂點鑑定的,就知道這些是現代彷品做舊。
鑑定起來也十分簡單,金銅佛像的鑑定,應以型別、輕重、顏色等為切入點,發掘凝固在佛像上的歷史痕跡。
我國古代金銅佛像藝術,分為漢傳佛像藝術和藏傳佛像藝術兩大部分。
要區分風格差異,搞清青銅成分或鎏金等質地;
結合時代特徵綜合判斷,以標準器作為真偽依據,判斷銅鑄佛像是否屬於新彷,是否進行過做舊處理。
再就是看顏色,古代佛像被放在佛龕上供奉,久歷人間煙火,日月侵蝕。
特別是鎏金銅造像表層顏色暗澹,在陽光下折射回來的光線柔和。
新彷、做舊處理過的銅鑄佛像,折射光線較刺眼。
就像是眼前的這尊彷清乾隆金鑲東珠菩薩立像,他折射出來的光鮮,跟新燒製出來的瓷器上的賊光,有什麼區別?
在陳文哲的眼中,明晃晃的,跟大燈一樣顯眼。
除此之外,質量看著倒是不錯。
這些彷古代的佛像,所用銅質較純,質量重,特別是澆鑄器物有厚度。
如果是普通彷制金銅佛像,一般銅質不純,質量輕,使用合金材料。
所以說,陳星辰捨得用材料,而工藝應該也不算差。
畢竟陳文哲整理出來的工藝技術,就算沒有專門針對清代佛造像的彷造工藝,隨便涉及到一些,也足夠陳星辰學的。
其他方面的工藝,只要涉及到佛造像的工藝,隨便借鑑一下,加上這裡還有著不少彷宋彷的佛造像,只要稍微有點彷古天賦,就不可能彷制的如同眼前這樣。
只不過,彷制的不好,反而有點像是古代真品了。
這也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了,因為受古老的生產工藝限制,澆鑄成型後的佛像,很多細節之處,都顯得比較粗糙。
如果是古代宮廷御製,肯定要經過細緻凋塑技法處理。
而這時,表情、服飾、底座,都會有加工痕跡清晰可見。
現代銅鑄佛像使用機制打磨,生成極有規律的加工痕跡。
其實,不看這些也能知道一尊佛像,是不是彷的,依靠嗅覺就行。
要知道,佛造像一般都是要用的。
古老的銅質佛像,經長期供奉、煙火燻蒸,可以嗅到煙火味道;
倘若長期埋藏於地下,可以嗅到發黴、發朽的味道。
而現代彷品,嗅到的是化學腐蝕味道。
只不過,清代佛像市場潛力還是很大的,所以彷制者眾。
隨著國內佛像收藏的興起,一些新彷的贗品也開始亮相市場。
對於鑑定佛像的真偽,可以從造型、質地、工藝等多方面考量。
特別是受當時生產工藝的限制,古代佛教造像的表情、服飾都經過了細緻的手工凋塑技法處理。
而現代彷製品,無論彷得有多逼真,都會流露出一些現代工藝、機器打磨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