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濃墨重彩的一筆(第2/2頁)
章節報錯
比如《芥子園畫譜》講,石分三面、樹有陰陽向背。
而成化瓷繪沒有陰陽向背,看起來立體感不強。
但有一弊必有一利,畫面反倒顯得非常柔和,寧靜自然。
這一時期的主要圖桉很多,官窯器常用的圖桉還是那些比較典型的。
傳說神獸——穿花龍(鳳)、雲龍、翼龍、香草龍、麒麟。
植物類——纏枝蓮(牡丹、秋葵)、三秋圖、荷蓮、水藻、長生蓮、梵文、八寶等。
動物類——魚、蝴蝶、鸚鵡、獅球、海馬、雞、鴛鴦及其它鳥類。
人物——嬰戲、高士、名人故事。
如果這些比較複雜的技術,都能夠把握,那就剩下最基本的一些特點了,比如胎釉特點。
青花器釉面很白,偶爾有些微微泛青,但白度整體要比宣德瓷器高。
這與瓷胎的質量也有關係,因為燒造白色釉面,需要很白的瓷胎,瓷化程度也要很高。
成化朝追求很薄的胎質,有很多高足杯、酒杯、碗等小型器物。
這些小器物,在內壁都能看到外壁的圖桉,就好像脫胎了一樣;
而與此相反的是,釉面又非常的厚,肥腴、瑩潤。
另外,有一點結晶斑、縮釉的都算次品,次品必須得被銷燬。
因此成化官窯器無殘次品,有缺陷必為贗品。
成化朝,是彩瓷開始發揚光大的起點。
在這一時期,除了傳統的青花、釉裡紅、三彩、五彩之外,出現了一種集大成之作,它就是“鬥彩”。
鬥彩——釉上五彩與釉下青花的完美結合。
兩種不同的風格,透過一層薄薄的釉面相互襯托,清麗脫俗。
恐怕只有皇家能夠擁有和使用,據說雞缸杯在明代也要價值千金以上。
在色彩的運用方面,成化朝的葡萄杯、小罐上出現了“奼紫”色,用文字形容不出那種色彩。
彩瓷方面,不同的組合有不同的品種。
這些彩釉組合,之前已經說過。
除此之外,還有單色釉,這方面有紅、黃、藍、醬色等。
還有一種琺花(也叫琺華),這指的是一種方法。
大致的意思是,在瓷器表面,用泥漿圈出紋飾輪廓,在輪廓內填彩料。
總而言之,成化瓷器在彩瓷歷史上也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固然與多種彩料的出現有關,但窯工們的辛苦鑽研才是最重要的。
總體歸納起來,要想做好一件成化瓷器,根據前面說的成化瓷器特點,也不過四點。
一是胎釉,應純淨細膩,多數小器胎質輕薄,透光看呈牙白色或肉紅色,釉麵肥厚,肥腴瑩潤。
二是紋飾,畫面精細,圓潤旖旎,澹雅靈秀;
另外,出現了寶相花、團花等紋飾,這是之前沒有的。
三是器足,成化器足一般較薄、較深,大量出現“湖米底”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