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青瓷造假也不過依照器物的大小和形狀,用現代技術燒製。

即用現代的胎土、化學釉料、天然氣或電燒製。

器型為典型的宋代覆燒印花碗,芒口無釉、鑲邊,這類物品以印花品居多。

不說其他,只是一個成本價,就太便宜了。

辨別方法也簡單,贗品在放大鏡的觀察下,很容易發現鑲邊是用現代生膠貼上的老皮;

釉色發亮而不柔和,花紋造型不如真品古樸,且往往印花的陽紋比較突出;

因為火氣太重,敲擊時聲音比真品要響亮得多、聲波特別地長;

若再對比贗品和真品的底部,更一目瞭然。

最後就是印花技術的鑑定了,這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看細小的網格,要不然就看圖桉、紋飾的接洽部分。

現代的印花工藝作品,做的都極其疏漏!

這種彷作,還是最容易鑑定的。

但是,一些使用作偽法做出來的東西,就不容易鑑定了。

常見的偽作,是在光素無紋的器物上,刻劃出花紋。

因為有花紋者價高,所以這麼做的人也比較多。

做好之後,重新上釉,入窯燒製;

另有一類,是在印花或刻劃花的無釉器物上,加釉重燒。

這類器物存世極少,所以這麼再次加工的作品也不多。

但是,不多不意味著沒有,所以更應該注意。

辨別方法也不難,對於前者,其聲音差別不大。

此時,先觀察釉色,釉色肯定有新色。

真品因為埋藏地下1000多年,一般能看到「加喱光」。

雖然現代作偽者也能做出此光,但與真器的光澤仍有差別;

再認真觀察其底部,底部會因為再次上釉燒造,而將原先固有的墊瓶痕,給加以覆蓋或破壞;

另有花紋與真品有別,對於後者,因為花紋、胎質和器物都是對的,所以必須仔細觀察其釉色。

作假的方法千奇百怪,就算現在的陳文哲,也不敢說他全都知道。

因為隨著時代的變遷,總有新的方法產生。

所以,陳文哲也只能研究一下,那些危害比較大的作假方法。

比如掩裂法,如果一件高檔影青瓷器上,出現了裂痕(衝線),其作偽的一般方法,肯定是掩蓋瑕疵。

方法也很簡單,先用吹風機將器物烘焙得燙手,再用毛巾等布質浸漬「水蠟」,將整個器物塗抹一遍,裂痕立時消失。

這類器物,因為胎、釉、花紋、器型都「大開門」,很容易讓人上當。

當然,不管做的再好,總是有破綻的。

這種造假方法的辨別方法也不難,只要知道,再加上有心,才能鑑定出來。

用手指在器物的口沿上,作全方位的敲擊,容易發現聲音的不同變化,即破碎聲。

當然,3至5個月後水蠟一旦蒸發,裂痕會原形畢露。

像這樣的遮掩裂痕的作假方法,還有不少,像是補缺法。

在一些有葵花瓣的侈口器物上,有時容易出現豁口,作偽的一般方法就是補缺。

將整個豁口磨平磨光,然後重新在原先的開口處打磨出新瓣口。

辨別方法也不難,注意器型的變化,每種器物的口沿高低有嚴格的比例;

其次,重新磨製出的口沿上無釉。

而根據這類器物的燒製方法,本應有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