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這可只是一隻茶杯,算是瓷器當中最小的器物。

這樣的小型器,任何一種能夠賣到百萬價格的,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不管是青白

瓷、影青瓷,還是最頂級的汝窯青瓷,陳文哲都有著現場的技術。

現在他的研究成果,就變成了成品,呈現在了他的眼前。

他提供的技術,陳星辰召集高手學習、彷制。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陳星辰才能在兩三年之內,聚集了大批高階工藝師。

要不然一念堂陶瓷廠,還真不可能發展的這麼快。

陳文哲看著這邊的工作間,裡面生產的都是青瓷和青白瓷。

汝窯瓷他們沒有彷,看來還是知道自己技術的深淺!

不過,他們彷的青白瓷和影青瓷,已經十分不凡。

「這是玉枕?青白瓷的玉枕,宋代風格的有,元代風格的居然也有?」

南宋李清照在《醉花陰》中有「玉枕紗廚」之句,玉枕指的就是青白瓷枕。

元代的青白瓷產品有的還印有「玉出崑山」和「玉出昆岡」銘款。

南宋時大量生產,而且「著行海內」,是市場上的搶手貨。

不要以為大量生產,就是普通貨。

要知道,影青為什麼名字當中有一個影字?

就是因為薄透、精緻!

當時的影青瓷,絕大部分為薄剔而成的透明飛鳳等花紋。

這些花紋由技藝高超的陶瓷藝人,在坯體上刻制之後,以透明青釉,以高溫燒製而成。

有著陳文哲提供的技術,這些工藝師彷制的還算專業。

最起碼除了彷景鎮的青白瓷意外,其他還有湖田窯燒製的。

而青白瓷,除了景鎮,就是以湖田窯最為著名,其次有湘湖、勝梅亭、柳家灣等窯。

當時的品種有碗、盤、瓶、罐等日用器皿。

北宋前期的青白瓷並無花紋,以器型的規整和玉一般的釉質取勝。

中期以後,它的裝飾以刻花為主,兼有印花、淺浮凋、鏤空、堆塑。

色調雅緻大方的青白瓷,釉裡藏花,若明若暗,給人以無窮韻味。

青白瓷曾風靡一時,行銷海內外。

據宋人《東京夢華錄》記載,當時京都汴梁與臨安都有專門出售白瓷的店鋪。

店鋪出售供都城人們日常生活中飲食、飲茶及飲酒的器皿。

趙汝適在《諸蕃志》記述了我國當時陶瓷器對外貿易的情況,其中有在「婆」等地番商,用青白瓷器交易的記載。

汪大淵在《島夷志略》中,也有瓷器對外交易的記載。

宋代JDZ的青白瓷由半透明的釉,發展到半透明的胎,這在我國瓷器發展史上是一個飛躍。

由於青白瓷製作的豐富經驗,為以後青花瓷的出現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如果說創新,還是到新華夏成立後。

當時的景鎮影青瓷發展很快,1983所創青花影青瓷這一成果,轟動瓷壇,引起國內外客商很大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