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造假套路(第2/2頁)
章節報錯
北魏墓誌造假的歷史,也相當長了。
大致從清代中葉開始,一直到現在,從來也沒有停止過。
只要北魏墓誌一直受到追捧,那麼今後造假的墓誌肯定還會繼續出現。
所以對於新發現、新出土北魏墓誌,態度一定要鑑定。
先不要完全認定它就是真的,而應該結合其形制、內容、體裁、字形結構、用筆等元素。
最好是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後,再認定它是否是真貨。
對於那種感覺不像真的墓誌,寧可先假定它是假的,然後慢慢認定它可能是真的。
這種去偽存真的追求,才是學習和研究北魏墓誌的正確心態。
北魏墓誌石板的規格,通常為正方形,長寬大致相等。
提前打好的方格數量,也大致是縱向和橫向相等。
換句話說,北魏墓誌的方格數量整體看上去,仍然是一個正方形,就跟圍棋棋盤似的。
如果新出土的北魏墓誌,在上述引數上出現一些比較大的偏差,那就要注意了。
這種偏差出現的原因,究竟是當時侷限於北魏時期的某種條件不足,還是由於造假等原因所致。
至於造假,陳文哲也是專業的。
造假流程也不難,只不過極其消耗功夫。
當然,這是做精品,如果隨便做做,那有現代凋刻工具幫忙,速度還是很快的。
北魏墓誌造假流程,其實跟其他碑刻差不多。
如果用現在的張三體來講述,那就更加直觀了,畢竟這也算是一個桉例,是很刑的。
話說張三最近聽說北魏墓誌比較賺錢,但自己又弄不到真正的墓誌。
於是,張三就萌生了打造一塊北魏墓誌偽作的念頭。
張三的角色,就是北魏墓誌造假策劃人。
墓誌造假,只靠一個人是不可能完成的,他需要組建一個造假團隊。
於是,張三就找到歷史知識還算豐富的李四。
然後讓李四去北魏史書當中,找一位不太有名的小人物。
最後給這位小人物,寫一個墓誌銘的文稿。
這個文稿呢,要儘量模彷北魏時各種墓誌銘的寫法。
一切準備好,張三再找人去採製一塊石板。
石板大致是正方形的,並根據李四撰寫的假墓誌銘字數,讓人在石板的正面打上方格。
這些方格的數量,大致要多於李四所撰寫墓誌銘的總字數。
上邊的步驟完成後,張三又讓懂得書法的王五,來負責假墓誌銘的書丹。
書丹就是用毛筆蘸上朱墨,在石板上寫字。
書丹的字形,也儘量模彷北魏墓誌的那種書寫風格。
書丹工作完成後,張三再找來石匠趙六,來負責書丹字跡的鐫刻工作。
上述工作都完成後,張三又讓人將這塊造假的墓誌埋入土中。
過些時間,再將這塊墓誌從地裡挖出來。
志石已經沾滿了泥土,此時還有意敲碎一點點邊角什麼的,讓這塊假的墓誌看上去,更像是一塊真的北魏墓誌。
然後,張三負責去找願意被坑的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