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疑問不少,主要的也就有六點。

上述說了三點,第四是「工程」不依靠《今本竹書紀年》有關西周年代的記載。

一味斷定其為偽造,有很多人也不認可,因為學術界對其真偽尚未有定論。

第五點是「工程」使用的碳14計算程式,僅有68.3%的置信度。

第六,「工程」對一個晉侯墓的碳14測量,得出若干個差距較大的資料。

而「工程」在不同的論文中,使用了不同的資料,這似乎有漏洞。

另外,一些海外學者對「工程」的學術道德產生懷疑。

這裡主要還是公元前899年周懿王‘天再旦於鄭,的日食問題。

然而,在國外,早已經有人指出,這個日食及其對西周年代的意義。

一些海外學者覺得《簡本》完全沒有提到國外學術成果,是缺乏一定的學術道德的。

可是,我們國內的學術研究,卻需要參考外國人的研究?他們研究的就是對的?

比如說,透過天文學研究,而將武王伐紂的年代,定為公元前1046年的美國學者。

這一學術,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提出的。

而我們的《簡本》,對此隻字未提。

還有,甲骨文專家董作賓,早就指出「天再旦」是發生在天明時刻的日食現象,並將此一天文現象發生的年代,定為公元前966年。

後來,南朝學者方善柱,在1975年發表的論文中進一步指出,公元前966年有誤,正確的年代應為公元前899年。

至於「天再旦」的問題,因為《簡本》篇幅有限,未能將前人的工作一一羅列。

還有,「天再旦」的報道,有不妥當之處。

後來對碳14方面的背景知識,提供了進一步的介紹和解釋。

除此之外,還有霓虹的小澤賢二也對工程根據「歲在鶉火」,而把武王伐紂年份定為公元前1046年,而不是1027年,提出了批評。

理由是我國確定金木水火土五星為歲星的時代,是在戰國時期,不能據此認為該句中的「歲」就是木星。

難道這些我們不知道,我們的專家會不知道五行?他們會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這些人能夠想到的東西,我們都想不到?

2003年4月12日的這次辯論,熱烈程度和效果遠遠超越前兩次,甚至出現了驚人的辯論高潮。

批評「工程」的學者中,特別是蔣祖棣這人很有意思,要知道當年他在國內,也算是有點學術地位。

但是,去了醜國之後,人家的研究就更有意思了。

《蔣文》最重要的內容,是討論「工程」對「武王克商」年代的研究。

《蔣文》作者注意到,「工程」使用的是oal系列樣品程式。

他特地向牛津大學求得這一程式,並以此驗算了「工程」發表的、為數不多的碳14資料。

結果,他算出的年代置信範圍遠遠大於《簡本》公佈的「擬合」資料。

….

《蔣文》介紹說,oal程式系列樣品計演算法,雖可獲得較窄的置信區間,但只有6@

20年左右」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