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古埃及巖畫(第2/2頁)
章節報錯
對比一下,陳文哲手中的石板象形文字,最接近非洲文明。
只不過,象形文字在根本上就是圖畫。
所以,要真的嚴格區分,跟其他地區的巖畫,或者說是象形文字,都有相同點。
比如古印三的象形文字,同樣來源於圖畫發展,主要分佈於印三中部文迪亞山脈的丘陵地帶。
世界上最古的巖畫,可追朔到距今2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
世界各地都有發現,而且風格也各自不同。
根據風格,印三巖畫大致分為,自然主義的巖畫,以描繪單獨的野生動物為主,造型古樸寫實。
風格化的巖畫,開始從色塊中提煉出線條,用簡略粗重的線條勾勒人和動物的輪廓。
或者是剪影式的平塗,與粗線條的淺描並用。
動物比較寫實,人物則是圖桉化的,幾何形的。
折衷的巖畫,多描繪騎馬、騎象或步行和金屬使用。
最主要的是,古人都特別重視自己馴養的野獸。
所以,不管那一地區的巖畫,或者說是象形文字,都少不了獸形。
比如大汶口文化,這以文化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晚期重要的遺存之一。
因首先發現於齊魯泰縣大汶口遺址而得名,其分佈範圍北瀕渤海、南抵蘇皖、西進南河。
始自公元前4300年,到公元前2500左右發展成龍山文化。
大汶口文化的陶器特徵明顯,居民盛行青春期拔牙的風俗。
大汶口文化的社會經濟,已發展到較高水平。
最起碼已發現的許多刻劃符號,都被認為是象形文字的前身。
從後來出土的獸骨和陶器、石器上的圖桉可以判定,萬年以前,我國就出現了半圖象的圖畫、花紋符號。
當然,獸形的巖畫、字形,也都不少。
再說回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這個跟其他象形文字,區別還是很大的。
就算是很古老的類似巖畫的象形文字,也是有其文明特點的。
像是古埃及象形文字,經過上萬年前的圖畫、花紋發展,公元前4000年(6000年前)左右,產生成體系。
也就是說,這一時期的象形文字才脫離巖畫,成為真正的文字,這就是聖書字。
它同蘇美爾文、古印三文以及我國的甲骨文一樣,都是獨立地從原始社會最簡單的圖畫和花紋產生出來的。
但這種文字最初僅僅是一種圖畫文字,後來才發展成象形文字。
後來的埃及象形文字,是由表意、表音和部首三種符號組成。
表意符號,是用圖畫來表示一些事物的概念或定義。
但是表意符號都不能表示字的發音,因此古埃及人又發明了表音符號。
表音符號也是一些圖形,它共有24個子音,在這一基礎上,又構成了大批的雙子音和三子音。
如口為單子音,發“y”的音,燕子為雙子音,發“wr”音,甲蟲為三子音,發“hpr”音等。
但這些發音都表示不止一種意思,為了有所區分,古代埃及人又發明了部首符號。
這種部首符號的作用,主要是為了區分不同範疇的符號,類似於漢字中的部首偏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