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好東西千千萬,總不可能全都落入我們家!

陳文哲有點感慨,這就是有錢人的煩惱吧?

他現在很有錢,錢多的超乎所有人想象。

這麼有錢,應該能夠買到一切他想要的。

所以,有錢人的快了,也太多了。

視線轉移,陳文哲看向另外一邊的一條青龍。

雖然很多東西有錢買不到,但是一些看著像是破爛的文物,還真能買到。

為什麼?因為這些東西,如果不是懂行的,誰會認為是寶貝呢?

比如一塊石壁上,模模湖湖看著不清不楚的一條龍?

“青石上的一條龍,看著就像是青龍啊!”

雖然不是組合龍,也不是堆塑龍,但是,風格跟那條他知道的第一青龍,一模一樣啊!

這種青龍還能有多餘的?陳文哲還真是感覺十分奇怪。

在看到最早的龍,之後還有好處華夏第一龍之後,陳文哲就想到了國內第一條青龍。

那條龍應該是夏朝的,在陽洛出土,距今應該有3700年。

也就是說,三千七百年前,出現了一條“青龍”,它也是真正的“華夏龍”。

很多人,特別是小朋友,都不喜歡去博物館。

看著一件件隔在玻璃後的文物,產生著太過無聊的念頭。

他們都是滿心歡喜的等待著,等待著在下一站,即將要去的遊樂場。

長大以後才發現,不是因為文物無聊,而是因為你不知道文物背後的故事。

每個文物都是一個資訊的載體,承載著某個時代,某人和某人的故事。

看著文物背後的故事,像和朋友喝酒聊天一樣,故事知道的越多,朋友就變成了老朋友。

如果有人問你,龍是什麼顏色的?

我們會根據自己見過的有所認知,比如陳文哲,他的第一反應肯定是青綠色的。

可能是被動畫片和電視劇的影響,再加上後來知道了道教“青龍白虎”之說,就更加強化了這個刻板印象。

但當有一天走進了二里頭,你才會知道,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有人說,它原本應該是一面“龍旗”或者是“龍牌”。

但是因為年代太過久遠,現在只剩下了綠松石裝飾了。

雖說布帛,或者說是木牌已經消失了,但是留下的綠松石依舊是蒼勁有力。

這條“小青龍”,發現於二裡頭遺址中一座高規格的貴族墓葬中。

這條龍鞋放在貴族的右側手臂,龍的身上還放置了一件銅鈴。

龍形特徵極為明顯,整個由綠色的松石鑲刻而成,鼻、眼則充填以青、白玉,色彩豔麗,對比強烈!

“龍旗陽陽,和鈴央央”,大概就是這樣的吧!

這件綠松石龍形器,由2000餘片綠松石組成,綠松石原應粘嵌在某種有機物上。

綠松石龍形體長大,巨頭蜷尾,龍身曲伏有致,色彩絢麗。

龍頭呈扁圓形,梭形眼,眼珠為圓餅形白玉。

鼻樑由三節半圓形的青、白玉柱組成,蒜頭狀鼻端由綠松石凋成。

龍身長64.5厘米,中部最寬處4厘米。

龍身有綠松石片組成的菱形鱗紋,龍尾內蜷,形象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