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頭枕陽洛,身臥當陽,魂歸西山(第2/2頁)
章節報錯
正是因為無法到惠陵當中一探究竟,有關劉備之墓的鑄造方式及陪葬品數量,始終是考古界內的未解之謎。
當然,在我國考古事業發展的程序中,始終遵循著保護至上的原則。
倘若惠陵未遭破壞,就無發掘必要,就不會有人輕易將其挖出以作研究。
儘管如此,有關惠陵的探索並未終止。
透過一些現代技術的幫助,現在已經能夠對惠陵內部的機關,進行初步探索。
也許當技術發展到一定高度後,惠陵內部的機關奧秘終將會顯露於世。
透過對劉備之墓惠陵進行分析可知,在我國古代墓葬文化發展程序中,受盜墓賊的影響,無數權貴之人想出許多防止誤葬被盜的方法。
雖他們並無現代科技作為技術支援,但過人的智慧使得其所設下的機關縝密無比。
時至今日,惠陵的秘密仍然未被成功揭露。
相同的,跟劉備關係很大的關羽墓,也不是誰都可以輕易盜掘的。
都知道關羽是一名大將,是歷史長河中的勇士。
關羽死後,頭葬在了陽洛,身體葬在了當陽。
關羽的墓地至今已經有1800年,那麼為什麼他的墓地一直都沒有被盜呢?
原來,關羽去世後又被稱為“關公”,隨著時間的發展,關羽在人民心中的形象越來越高。
到了清朝被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甚至被稱為“武聖”。
關羽在人民心中的威嚴越來越高,不管是三教九流,還是普通老百姓,還是黑道,都會供奉關二爺。
這也是關羽的墓至今都沒有被盜的主要原因。
終究很多人還是把關羽當成神一般看待的,不敢在關羽的頭上動土,更不敢挖關羽的墓。
可以說關羽活著之時是個傳奇,死了也是傳說。
關羽死後,身首異處,共有三個墓地,分別在南河陽洛、北湖當陽、再就是川都,分別埋葬著頭、身體、衣冠。
為什麼死無全屍,這全是東吳孫權乾的缺德事。
公元219年,關羽失荊州敗走麥城,被吳國擒獲,關羽寧死不屈,被孫權砍頭。
孫權擔心劉備舉國之力討伐,東吳損失慘重,於是想到了命人將關羽的頭顱火速送給曹操,轉移蜀國注意力。
意思是我孫權是與魏國曹公一起殺得關羽,劉備你要報仇要剋制一點,不然我們兩國合作把你給滅了。
而當時曹操志在天下,關羽作為劉備的大將之首,不願意歸降曹操,曹操得到首級後心裡雖然惋惜,但實際是開心的。
這其實等同於,掃除了他統一三國的一個大障礙。
孫權雖然殺死了關羽,但是為了不引起公憤等原因,在當陽關陵以諸侯禮葬關羽。
而曹操拿到關羽首級後,想到之前相處的種種,也潸然淚下,同樣以諸侯禮遇厚葬關羽首級。
劉備方面,聽到關羽死亡的訊息後,痛哭流淚,在成都建衣冠冢。
他將關羽的衣服、褲子、帽子埋了供後人祭拜。
這就是關羽“頭枕陽洛,身臥當陽,魂歸西山”的由來。
雖然關羽有三個墓地,但是奇怪的是,從關羽死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沒人敢去關羽墓地盜墓,這其中的原因讓很多人不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