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彩陶瓶,很多人心中可能會疑惑,這為什麼是一個女性角色呢?

原來根據考古專家認定,這個人頭形器口彩陶瓶大約產生於距今55005900年前,屬於仰韶文化中晚期。

這一時期中國正處於母系氏族社會階段,社會生產主要靠女性採集為主。

婚姻關係中一妻可以多夫,“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是社會常態,女性在社會中享有很高的社會地位。

可以說,人頭形器口彩陶瓶是經濟,和生育地位帶來的女性崇拜的產物。

那為什麼人頭形器口彩陶瓶,又會以一個孕婦的形象出現呢?

那是因為古人的生產力和醫療水平低下,人們常常不知生為何物,卻又要經歷死亡,古人很少有活到30歲的。

所以以葫蘆形陶器,概括女性身體的人頭形器口瓶。

這是集多子、孕育、供給、庇護等特徵於一體的母腹形象,寄託了人們對於孕育新生命的祝福。

史學家認為如果古人把種子放進葫蘆形彩陶裡,還寓意著古人希望用人類的生殖能力,為種子帶來力量,使它茁壯成長,從而獲得穀物的豐收。

史前先民們的一切活動,無論是社會物質活動,還是藝術創作,都是圍繞自身發展需求而展開的,不存在單純的藝術欣賞。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一個小小的彩陶瓶背後,竟蘊含了如此豐富的內涵。

原始社會初期,人們對於死亡還沒有形成理性認識。

後來隨著人類思維的發展,靈魂觀念出現,由人推及自然,“萬物有靈”的觀念遂得以出現。

當時的人們相信人在死後會化為天上的星星,而人的靈魂至少有一部分會存在於頭髮裡,人死後軀體會腐爛,但是靈魂不會。

所以在《國家寶藏》節目中,演員飾演的金陽哥哥,為了拯救妹妹的靈魂,聽從巫師的話,按照妹妹的樣子製作了一個人頭形器口彩陶瓶,並把妹妹的一截頭髮存於瓶中,來儲存她的靈魂,等待她的復活。

“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個靈。娃娃不見了,星星亮晶晶。”

只要想念自己逝去的親人了,古人就會抬頭看看天上的星星。

好像他們的親人從未離開,只是換了一種方式陪伴自己,在未來的某一天他們一定可以復活的。

或許這就是東方國度裡,古人超越生死的浪漫吧!

在日常的祭祀活動中,人頭形器口彩陶瓶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人們會按照祖先的形象,製作人頭形器口彩陶瓶。

在裡面裝滿美酒,然後由巫師把裡面的酒喝掉,進入一種虛幻的狀態。

這時巫師便可以和祖先通靈,並代表族人向祖先表達懷念之情。

這一類帶有人頭形的彩陶瓶,充滿了古人對已故之人亡靈庇佑的祈禱,帶有濃厚的原始宗教祭祀色彩,是人們對於生命長久不息的嚮往。

以前或許我們從來沒有想到過,彩陶還能這麼看!

蘇市大學的一位先生,就提出了彩陶欣賞的三個關鍵詞“含蓄、遊目、畢加索”。

很多人一看心中不免疑惑,這都是什麼意思呀?

所謂“含蓄”,那是相較於相近時期歐洲彩陶的那種開放誇張、具體寫實的表現手法而言的。

歐洲同時期的彩陶女神像,更像是純粹的人物型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