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平脫工藝,是唐朝的一項創新。

由於造價高昂,工藝繁複,所制器物的表面富有金銀光澤,華美異常,是貴族階層才能享有的高階定製。

這些華美和奢靡到了極致的生活用品中,或許就暗藏著唐王朝盛極而衰的訊號吧。

主要是這些作品,都太過奢華,像是密陀彩繪漆箱。

這件“密陀彩繪”漆箱,是公元752年“東大寺大佛開眼會”上,用來盛放香灰用的器物。

密陀繪是唐代的一種繪畫技法,類似於比較原始的油畫。

主要原料為密陀僧(成分是氧化鉛),用油漆調合繪製在器皿上,與後世盛行的工藝漆畫也有淵源關係。

此種繪畫技法於奈良時代傳入霓虹,因其色彩濃郁華貴,器物玲瓏精巧,充分迎合皇家貴族奢求豪華、耽於享樂的時風,所以朝野畫師競相仿作,成為奈良畫苑中的一枝奇葩。

到了明代,滕王閣序漆雕盤,在上世紀初出土於我國甘省的一座明代墓葬。

後來由盜墓賊從墓中偷盜出來後,流落到國外,現收藏於英倫博物館。

這件漆雕盤上描繪了,在騰王閣舉辦離別聚會的場景。

這場最著名的聚會,舉辦於公元675年。

詩人王勃(公元650676年)參與了此次聚會。

當時,王勃為來賓所作的詩集寫了一篇序言。

漆雕盤的背面刻的,就是這篇序言(《滕王閣序》)的一部分。

在盤子上,雲朵密佈天空,亭臺樓閣,水波盪漾,錯落有致。

人們飲酒賦詩,登高眺望美景,整幅場景宛若人間仙境,令人浮想聯翩。

在空中翱翔的仙鶴和地面的鹿,都象徵著長壽。

這些精美的碟子常常是為皇帝訂做的,有些還作為外交禮物送給了霓虹。

這件明代漆器盤的造型古樸典雅,漆質細膩潤美,紋飾構圖飽滿,雕工精細成熟,是明代宮廷御用漆器的典範之作。

由於雕刻師將其名字和日期刻在了閣樓的門邊,且在製作中使用了紅漆、綠漆、黃漆和黑漆,極其罕見,所以異常珍貴。

這樣的明代精品漆器,其實並不少見,比如剔紅杜甫詩意圖圓盒。

盒蓋面雕三種錦紋地,其上雕亭閣,內有長者仰望天空,空中一行白鷺飛過。

院內一長者走來,後一童攜琴。

岸邊柳樹上有兩隻黃鸝棲息,水中有小舟停靠,詩意濃厚。

盒壁黃漆素地雕牡丹、茶花、石榴、菊花、薔薇等花卉。

盒內及底髹黑漆,底有清代仿刻的填金“大明永樂年制”款。

此盒圖紋是根據唐代大詩人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詩意而刻,意境優美浪漫,雕刻工藝精湛。

當然,這些都是正規的漆器,還有一些用在了銅器之上。

除了之前的那件唐代銅鏡,像是這樣的銅器加漆器工藝的作品,還有不少。

比如清代的精品之作,黑漆描金山水樓閣圖手爐。

這件手爐呈不規則,卻十分對稱的長圓形。

提樑彎曲的形狀,與爐身的造型相協調。

爐身四面開光,兩兩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