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他現在也有錢了,有了榮辱觀,自然要做點事情。

人有錢了,有閒空,自然要想著給社會的更加美好,出一份力。

所以,提倡環保就是個很好的想法。

再說,他之後製作根雕,可是很容易破壞環境的。

所以陳文哲是堅決反對挖活樹根,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製作根雕不一定要活樹,收集一些廢樹根,也是可以的。

“咦?這個風格倒是很奇怪!”逛著街,陳文哲有目的在在一條花鳥魚蟲市場之中尋找。

果然,在這裡有不少奇特的盆景,自然也不缺少販賣根雕作品的商家。

現在他看到的根雕,應該是內蒙那邊的。

內蒙的根雕作品的風格粗獷,造型上也有自己的特色。

一些生活在草原、沙漠中的動物題材的作品,風格獨特。

草原、沙漠、戈壁、懸崖,在嚴酷惡劣的生長環境下,能夠生長的木材,都算是硬木。

沒辦法,生長的時間長,還不大,密度能不大?

所以,胡楊、黑圪蘭、沙棗、崖柏、霸王根這些古樹,歷經千百年,堅韌頑強地生長。

它們年復一年,風骨依然,千奇百怪,經工藝大師精心揣摩雕刻,成為一件件不朽的根雕作品。

廢中掘寶,根中造境,根藝創作的構思,必須著眼於最大限度地保護自然之形,自然之美。

而一切人為藝術再創造的痕跡,應該隱藏於自然之美中。

透過根雕作品,彷彿能夠看到千年流淌的歲月裡,大自然對生命的百般考驗。

狂風暴雨的洗禮、嚴寒酷暑的折磨、刀戈弓箭的對決、和風細雨的誘惑。

這一切考驗才會造成其生命力就在於強韌、堅持、抗爭並伺機拼命生長的態度。

欣賞根雕藝術,是一種心靈感受融入自然的尋根過程。

在跨越時光的交流和對話中,領略一種無盡的遐思和古樸。

它啟示人們肩負責任,更好的促進民族根雕藝術的創新和發展,傳承好我們中華文明的根藝文化。

所以,很少有人知道,在內蒙那個地方,還有不少根雕流派傳承下來。

比如此時陳文哲看到的,就是土默特木雕。

這一家店鋪之內,陳列著很多根雕作品。

像是壽龜、神駒、東方醒獅等等,它們確實有著獨一無二的形態,氣勢磅礴。

看著這些作品,陳文哲還是有點感慨的。

而透過跟老闆溝通,他才知道,這些根雕都出自鐵路上的廢木頭。

他做的根雕原料,大部分來自內蒙。

這些木頭都是早年建設鐵路時,收集的廢木頭。

不過,說著是廢木頭,但是這東西是分年代的。

因為這裡面有上千年的HLBE楓樹、鄂多斯沙柳,還有額濟納的胡楊,烏拉特的崖柏,疆省的沙棗木以及梭梭木、霸王根等,基本都是比較古老的樹種。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