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漢代的闕,別具一格(第2/2頁)
章節報錯
其中,著名的這類石雕,如唐代大明宮石刻,金代至清代的孔府石刻,明清的故宮。
除了這些比較知名的,還有北海及園城、布達拉宮、沈市故宮、頤和園、避暑山莊、恭王府花園和圓明園石刻等。
在此類建築石雕中以石柱、礎欄雕刻居多,雕龍最具特色。
如石刻盤龍柱、故宮石盤龍御道等,一般多以大理石雕鑿建造。
像是圓明園遺址上殘存的大水法石雕,和仙人承露石雕。
像是這樣的建築石雕,還有一個另類,就是寺廟神殿。
經幢祭壇石雕這類石刻,在我國分佈得非常廣泛,數量很多,歷史久遠。
像是這樣的著名石雕、石刻藝術佳作不少。
如唐代至五代時期崇聖寺大理石石刻,唐代實際寺漢白玉經幢和華清官內的老君殿漢白玉石刻造象。
再就是宋代晉祠石刻,金代至清代孔廟石刻。
還有南宋時代蘇市文廟石刻,元明時期廣勝寺大理石雕刻,明代天壇石刻,清代雍和宮(皇家專用最大的喇嘛寺廟)石刻和武侯祠石刻。
當然,宋代至清代開元寺石刻和岱廟石刻以及佛山祖廟石刻等,也是其中經典。
這些石雕、石刻包括石柱、礎、欄和神龕等石雕刻製品,如四大金剛石雕製品。
除了這些真正的建築,還有就是一些功能性建築,像是石橋石雕。
我國以石造橋的歷史悠久,有許多是代表性的建橋史碑,在國際建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在石橋建造中,應用石雕刻藝術進行裝飾的方法很普遍,從古至今都有。
如南河省臨穎縣小商橋,建於隋代(公元584)還略早於著名的北河趙州安濟大石橋。
到現在雖經一千多年風風雨雨,但橋面的人與物雕工精巧別緻,至今沒有變形,儲存完好。
橋主孔中間石雕刻的吸水獸、橋墩最上層條石的力士雕、橋拱上雕刻的“飛馬踏雲”、橋主孔與腹孔之間連線處雕刻的龍頭等實屬國內罕見的石雕刻藝術精品。
石橋石雕多以龍、獅、吸水獸和力士造型為主。
常見於橋墩和橋欄,製作選材的石料有砂岩、大理石、花崗石等。
除了石橋,更特殊的石質建築就是石闕和牌坊石雕。
石闕和牌坊石雕的建造歷史長、量大面廣,有不少是珍貴的文物古蹟。
如漢代的闕很多,太室、少室、啟母、馮煥、高頤、樊敏、沈府君、平陽府君等闕都很有名,石刻藝術精緻,內容豐富。
石牌坊的數量更大、分佈更廣,石雕刻裝飾藝術在全國到處可見。
它們又可大致分為宮殿坊、官第坊、寺觀坊、功德坊、陵園坊、園林坊、貞潔坊、忠孝坊和各種紀念坊等。
製作石料以砂岩和大理石為主,其些是石雕藝術珍品和著名古建築。
如明代許國石坊和“治世玄嶽”牌坊,孔陵與孔廟石牌坊,健為貞潔牌坊等,不勝列舉。
如北河省遵化縣馬蘭峪清東陵的牌坊石刻,就肯定是其中的經典代表。
這些特殊的建築分佈在全國各地,而且都是重點保護文物。
這就是原來陳文哲從來沒有想要收集的原因,因為實在是困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