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在看到另外一件殘損真品古代青銅鏡的時候,他又有了發現,而且這一次還是大發現。

而且他很感到意外,因為這次發現是在甘省,這裡的一次發現,卻讓他看到了不少頂級古代青銅鏡。

而且這些青銅鏡還不是同一個時期的東西,好像是傳承有序,被人特意收藏起來的。

這些銅鏡從古到今,依次排列,最早的是漢代的青銅鏡。

一面那是漢代“長宜候王”規矩紋銅鏡,現代出土的眾多漢代銅鏡中,博局紋(規矩紋)鏡可謂是精品中的精品。

博局紋鏡,亦稱規矩紋鏡。

規與矩平均分佈在圖案之中,銅鏡用於照容正心,寓意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敬天道、守規矩。

此類銅鏡紋飾的方圓之間,模擬了宇宙天地格局、時間與空間的統一。

我們可從博局(規矩)圖案中,一窺漢代美學觀與哲學觀。

它以鈕座外的方形內區與博局紋的結合,營造天圓地方的宇宙模式。

在外區圈帶紋內區中間方框四邊,有規則地分佈著“T、L、V”這三個符號。

方框正中外出“T”形符號,與“L”形符號相對。

方框四角與“V”形符號相對。

這樣將鏡子的內區,分為四方八位、九宮十二位等方位佈局。

這些符號形似木工用具中的規和矩,故稱之為“規矩鏡”。

銅鏡背面四神紋飾的位置,是嚴格按方位及五行的屬性來配置的。

這很明確地體現出了天干、地支、四神、五行之間的相互關係。

還有一面隋唐時期的青銅鏡,也十分特別。

隋代銅鏡無論從形式還是內容上,都明顯帶有漢及魏晉風格。

最典型的是圖案上,保留了漢博局紋、神獸紋及靠鏡緣處有一圈銘文。

因此隋鏡在繼承的前代的同時,又明顯有創新。

且瑞獸圖案少了兩漢魏晉銅鏡中神獸的神秘甚至猙獰,更加註重寫實、靈動,富有生活氣息。

從字銘上看,也由漢和六朝的篆隸,轉變為成熟的楷書。

特別是其文辭華美豔麗,令人耳目一新。

接下來就是唐鏡,這個早就說過,唐代是青銅鏡製作的一個巔峰。

這一次陳文哲看到的,是一面唐鸞鳥菱花形銅鏡。

大唐盛世的銅鏡創作與鑄造,已經進入了鼎盛期。

唐鏡的鏡體厚重,銀白光澤強。

有些鏡表呈黑亮色,其種類繁多,創新迭出。

紋飾上自創天地,盡掃兩漢六朝遺風。

精神及內容上,更加自由寫實,顯得大氣磅礴。

唐鏡在圓形的基礎上,創制出方形、菱花形、葵花形、窩角形、亞字形等鏡型並流行。

瑞獸鸞鳥、雀繞花枝紋,無不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

高浮雕技法和特種工藝的運用,超越了歷代銅鏡,真正達到我國銅鏡發展史上無法企及的高度。

唐鏡中最負盛名的海獸葡萄鏡,是中西文化藝術合璧的典範。

它充分展示了大唐空前開放的胸襟和海納百川,彰顯一切有用有益之物皆為我所用的大唐氣概。

銅鏡紋飾中有類似海豹、海狗、海獺等海獸,還有獅子、孔雀等吉禽瑞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