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修舊如舊,各有所長(第2/2頁)
章節報錯
最後是泥垢的顏色,很多古銅器,在不同的土壤地帶,在不同的埋藏環境,都帶有泥垢。
這些泥垢常常和鏽蝕混合在一起,也成為器物顏色的一部分。
這四個部分的顏色,是混合在一起的。
有的比較單純,主色突出。
例如黑漆古的錢幣。
除此之外,也有的比較混雜。
這一些都是用來鑑定一件古物,到底是不是真的古董。
其實在這家博物館中,陳文哲看到的還是做舊手法,再就是修舊!
修舊如舊,這是文物修復中青銅器的幾種做舊方法。
文物修復中,修舊如舊,還是修舊如新,一直是個爭論不休的話題。
有人認為,文物修復是現代工藝,既然已經修復過了那也沒必要再故意去做舊;
但也有人認為,文物修復的意義就是讓人們能完整體驗到先人的智慧和創造力。
修舊如舊才能讓殘缺的文物,重現當年的光彩。
很顯然,像是陽洛這裡的仿古青銅器作坊,還有博物館,都是修復的高手。
他們修復文物一直秉承“修舊如舊”的原則,而且在這家青銅鏡博物館之中,陳文哲看到了好幾種修復青銅器做舊的方法。
現代人做舊,肯定離不開化學做舊,這是一條捷徑。
修復青銅器殘損補配的新鑄銅塊,復仿製的新銅鑄件用化學藥劑可先咬出灰黑色、棗皮紅、白黃綠等底子,再作鏽色。
還可以作出綠、黑、紅色漆古(即光澤)。
國內北方和西北等地叫地子,大海、蘇城等地叫皮殼。
各地採用藥品配方各異,方法不一,效果也不盡一致,各有所長。
在其他地方,陳文哲還真看不到那麼多的做舊方法,而在這裡,卻一下能夠結出好幾種。
第一種就是在一種含錫15%的新青銅上試作,採用醋酸銅。
南方叫康青,就是一種錫綠的化工藥品。
在坩鍋里加熱到一定的溫度,可還原為錫。
加上氯化銨,配成稀糊狀溶液。
再用用毛筆抹在器物表面上,幾分鐘即可變成灰白綠地子。
第二種方法是用老醋、醋酸銅、氯化銨等幾種材料。
按80:10:10比例配成溶液,反覆塗抹銅器表面。
等微黑後,用溼竹杆放爐火上,使其冒煙,將器物架在上面煙薰。
器物黃亮的表面先變棕色,逐漸變為咖啡色。
此時將火煽旺烘烤,咖啡色又逐漸變成了黑色。
如亮光不太自然,可用以上配製藥劑再塗抹一遍,放潮溼地方使之變化,幾天後用清水沖洗,亮光便自然了。
第三種方法是氯化銨、硫酸銅、老醋等,按10:10:80,把氯化銨和硫酸銅倒入醋內,加入少量的酸性綠漆料(品綠),漆料可先用水溶開。
將器物用繩繫好,浸入溶液中,半小時後取出,清水浸泡,黑底子即變為白色、綠色,泡物時間越長地子就越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