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曠絕古今(第2/2頁)
章節報錯
足外牆大多圍以兩或三道弦紋,一道靠上,兩道靠近足底部邊緣,靠近足根那條圈線較深,上面一條則談。
黃釉碗底足較直且較高,足牆較窄,足嵴較圓,足跡露胎處可見黃溢。
這些特徵在成化器上普遍存在,不說鬥彩、五彩瓷,就說明成化青花瓷,也是有這些特徵的。
流傳到現在的一件青花纏枝蓮紋葫蘆瓶,就是標準的米湖底。
到了這裡,跟底足相關的特徵,已經差不多都涉及到。
這些特徵差不多有二十五種,最後一種就是款。
明成化瓷器的款識,還是很有標識意義的,因為它的特徵很容易辨別,那就是標誌性的成化款肥。
明代成化年間官窯瓷器款識,有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和“天”字款兩種。
這裡要注意,整個成化朝,不見“成化年制”款,且只有楷書款,不見篆書款。
成化官窯瓷器年款,主要體式為青花楷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款,圍以青花雙重圓圈或雙重方框。
當然,也有極個別無邊欄的。
落款位置,多在器物外底。
另見有以青花料,自右向左橫書的六字楷款。
落在盤類的口邊或高足杯的的足內沿。
另成化彩瓷均屬青花款。
特點是字型深沉,無漂浮感。
筆法蒼勁有力,中鋒運筆,筆道粗,字型肥,故有“成化款肥”的說法。
字型並不嚴謹規範,似為兒童所書,透著稚拙之氣。
成化官窯款識的藍本,似出自一人之手,也為歷代彷寫所不及。
最重要的底足,一般就這二十五種特徵。
如果從這二十五種特徵上檢視,最終鑑定完全沒問題,那麼一件瓷器的底足,最少是真品。
先前陳文哲已經看過手中三秋杯的整體釉質、胎質、紋飾、造型,發現都沒有問題。
現在又分析了底足,沒有作假的跡象,那麼他已經可以百分百的確定,這是一件真品。
他是用來收藏,甚至是放在博物館之中展覽,而不是流入拍賣公司拍賣。
所以,只要他確定這是一件真品,而且保證品相完好。
這種精美的瓷器,只是放在博物館之中展出,應該沒有人吹毛求疵。
畢竟不盡然市場,這樣就不會跟一些人產生利益糾葛。
如果這樣,還有人跳出來跟他作對,非說是贗品。
他們要是想以這個成名,那真是想瞎了心。
現在的陳文哲,真不是無名小卒。
雖然他可能不出名,不為大眾所知。
但是,該知道的他的,應該也都知道。
最起碼南海那邊,加上大海市這邊的高層,都應該瞭解他。
所以,陳文哲在大海市發展,真的是有恃無恐。
這樣一來,沒有人跟他作對,這這件明成化三秋杯,只要放在他家的博物館館藏一段時間,也就可以跟神都故宮和彎彎故宮那三間媲美了。
不說其他,只是這麼一隻杯子,放在他家的博物館展出,造成的轟動,絕對不比一件金縷玉衣要差。
也許金縷玉衣在社會上更加出名,但是在行內,很明顯數量更加稀少的三秋杯更為吸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