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中的萬國來朝,在朱棣的努力下逐漸呈現。

永樂十八年,明王朝遷都,這是他的計劃。

因北方時常受到韃靼和瓦剌的威脅,還有北元蒙古勢力的南襲,所以朱棣決定遷都,並改北平為京師。

地理位置上,王朝首都京師靠近邊關重鎮山海關,又是天子所居住的地方。

天子守,這是第一例。

這麼特殊的一位帝王,留下的任何東西,都是值得收藏的。

就不要說一些具有特殊紀念價值的東西了,像是永樂通寶銀幣。

只不過,據說永樂通寶銀幣是霓虹鑄造的。

因為永樂通寶的銀幣,大部分都發現在霓虹,霓虹本地藏家也認為是江戶時代的產物。

不管怎麼樣吧,只要說是永樂時期的,就一定有人追捧。就算有人明知道不是永樂朝製作的,是小鬼子自己做的,現在也開始受人追捧。

而這還是一些普通貨幣,那麼作為鑄幣用的母錢呢?肯更是有著極高的價值。

明代早期的母錢是比較少見的,永樂通寶母錢字口如刀削,背面穿口也非常深,明代早期的母錢都非常少,這個大家可以注意一下。

當然,明朝時期有很多的好版別,這些都是比較少見的,就不要說母錢了。

意外看到這一系列明代永樂時期的古幣,陳文哲還是很高興的。

但是,既然唐宋元明都有古墓被挖,也都有金銀銅鐵幣被那群盜墓分子收藏,那肯定就少不了清代的貨幣。

陳文哲第一眼看到的,居然是一枚咸豐通寶金幣。

清代“咸豐通寶”寶泉局當十手工雕刻大金錢。

這種金幣重80.5克,直徑46.6毫米,厚3.1毫米。

他知道有一枚,現收藏於國家錢幣博物館。

當然,陳文哲雖然首先被它吸引,但是他看中的肯定不是這麼一枚金幣,而且旁邊那黑漆漆的大錢。

一片金黃當中,當然是黑色的銅錢更加顯眼。

這是一枚母錢,這一點陳文哲一眼就看出來了。

再仔細一看,下面好像壓著不少銅錢,而且都有點意思,區別就是咸豐重寶寶源當、寶泉當等等。

清咸豐年間,也就是公元1851—1861年的寶浙局,所鑄錢式中,有一套較為特別的錢式,即“寶浙局咸豐重寶當十”母錢。

其計有當十、當二十、當三十、當四十、當五十和當百共六種。

因當值不同而大小不同,且皆有譜載。

歷代以來,我國都把錢幣作為商品交易,或者買賣的交換工具。

它不僅具有較為廣泛的使用價值,而且還隨著時間的久遠,呈現出較高的收藏價值和考據價值。

所以放在最上面的這一枚重寶母錢,就特別值得收藏。

這一枚的錢面:錢名“咸豐重寶”直讀,楷書,重輪,花枝纏繞。

由此可見此錢錢文楷書書體,書意端莊雋美,筆劃力道十足,筆鋒鮮明犀利,滿文寶泉書正筆端,官爐正品書文章法顯而易見。

值得特別注意的,一是其錢文整體上字形大而莽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