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看著那麼多,甚至可以說是琳琅滿目的金幣、金錠,有幾個人不會動私心?

陳文哲還是想要收藏的,而他付出的代價,肯定是其他的一些被藏起來的贓物。

這些都還早,陳文哲有的是時間處理。

所以,他再一次美滋滋的檢視起,他未來的美好收穫。

這一次他看的就比較快了,但是,並不意味著這些金銀製品平凡。

這些金幣甚至相比起那些宋代的金幣,他更加看中這些不太值錢,但是卻很有收藏價值的寶貝。

古代金質錢幣,每一種都有著巨大的收藏價值。

畢竟黃金作為硬通貨,從古至今都受人追捧。

而用黃金製成的金幣,自然就較一般的錢幣本身價值更高,而且更具有收藏意義。

比如金五銖,這是西漢時期的“金五銖金幣”。

這種金幣,說法不少,有一說漢宣帝時期所鑄,一說漢武帝時期所鑄。

1980年,西陝XY市塬下在平整土地時,撿到了金質五銖錢。

此錢徑2.6厘米,重9克,含金量95%。

錢面有較寬的外郭,錢文嚴謹而工整,“五”字交股彎曲,“銖”字“朱”部方折。

據說,目前國內已知的“金五銖”只有三枚。

一枚收藏於西陝歷史博物館,一枚被陽洛收藏家收藏,第三枚,出土於邳州西晉古墓。

陳文哲看到的這些金五銖,應該也是出自西陝地區,至於是誰的墓葬,已經看不出來。

除了金五銖,接下來就是開元通寶金幣。

這個陳文哲在家鄉的大墓之中,也獲得了幾枚,而這一次他看到的就多了。

這種金質開元通寶唐高祖李淵時鑄造,錢文撰寫者歐陽詢。

這種金幣是仿銅開元通寶鑄造,並不作為流通貨幣使用,為宮廷賞賜錢。

此錢幣外徑:2.4CM,淨重:8.2克。

現在發現的數量還是比較多的,要不然他也不可能不如宋代的金幣之前。

比如在1970年長安何家村,就出土30枚金開元通寶。

而這是那個時期,唯一的一次發現,足見其珍稀程度。

唐代的金幣,其實也不少,除了上面說的,還有一種天策府寶鎏金幣。

當然,這一種金幣,應該不算是唐代的東西,而算是五代十國時期的金幣。

這種金幣準確的說,應該是十國時期楚國馬殷所鑄。

這是專為紀念天策府而鑄造的錢幣,除“天策府寶”錢幣外,是絕無僅有的。

所以,“天策府寶”錢幣是有史以來唯一的一種紀府錢幣。

“天策府寶”大錢,內外廓齊整,幣文真書,旋讀,背面無文。

是五代十國時楚王馬殷所鑄,時在乾化元年(911年),這種金幣屬於我國古錢“五十名珍”之一。

再就是宣和元寶金幣,這是北宋時期宋徽宗專門發行的一種錢幣。

這種金幣形制如北宋小平錢,窄緣廣穿,楷書旋讀,直徑為2.2厘米,重2.8克。

傳為為其子嗣所鑄造,宣和元寶金幣的鑄造量也僅有六十六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