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在國內像是這樣的收穫,其實還是不少的。

可惜每次意外收穫的到來,都意味著更多的古董流失在市場之上。

2011年4~5月,為配合城市基本建設,陽洛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苗北村西北部的機場路東、310國道南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五代、宋金時期的墓葬13座。

其宋墓之中,有銅錢48枚。

分而言之,有開元通寶、淳化元寶、至道元寶、鹹平元寶、景德元寶、祥符元寶、天禧通寶、天聖元寶、皇宋通寶、至和元寶、熙寧元寶、元豐通寶、元祐通寶、元符通寶等。

僅就淳化鐵錢而論,譜載其書體也是三種。

其中鐵母小平大樣之式為草書,折二(或折三)為真書。

這表明淳化鐵錢形制,非僅小平大小。

而由於淳化鐵錢存世稀少,形制更大的鐵錢亦未曾發現。

還有,關漢亨先生《中華珍泉追蹤錄》有記述。

“1963年在BJ湯河口農機廠前工地,曾出土淳化元寶背佛像金錢8枚、銀錢12枚,平均枚重8.2克,是次出土的金銀錢部分已流散在民間。”

可以說,任何時候,流失在外的東西,都比國家收藏的多。

重新檢視金幣,畢竟特殊的鐵錢數量還是太少。

比如,隱藏在一塊巨大的青石的一瓷壇金幣。

這些金幣直徑2.3厘米,平均厚度0.1-0.2之厘米,平均重量12克,全都是純金製作,圓形方孔。

正面為左佛右菩薩像,背面鑄有“淳化元寶”四字。

這樣的金幣,國家曾經追回2043枚,估計流失在外的金幣還有300多枚,部分金幣飄流過海散失海外。

陳文哲看到的這一批,肯定不是五臺山流失的,一萬他看懂的數量也比較多。

一個高度超過三十厘米的大瓷壇,怎麼也能裝下五六百枚金幣吧?

他看到的“淳化元寶”,金錢背所鑄的兩尊佛像,均有蓮花寶座和祥雲依託。

左為站像頭上結髮,雙手合十,身體微向右側站立在蓮花座上。

右為坐像,正結枷跌坐於蓮花座上,有背光。

錢背上緣刻有數字“一”,“二”,“三”,“四”戳號,可能為淳化紀年順序號數。

&nm重11.4g的金幣,在2010年秋季拍賣曾經拍出26.88萬元。

當然,這是普通品相,普通的金幣,還有更貴的。

比如一枚北宋淳化元寶背雙佛金質錢幣,重量在11.4g,儲存的也是非常的漂亮,十分少見。

在2021年6月,鄧通錢幣拍賣場上,以575000元成交。

“淳化元寶”背“三佛”供養金幣,直徑:41.68mm,重量:42.50g。

品相稍有不平,但是也比較罕見,所以在神都保利2020年10月錢幣專場上,以345000元高價成交。

還有一枚“淳化元寶”儲存完整,品相精美,俗稱“縮水淳化”。

&nm,非常漂亮。

此幣在大海泓盛2019年秋季拍賣會上,以5750元價格成交,要知道這可是“縮水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