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墓,其實用的是古代鍊金術和墨家五金技術,墓穴的設計非常巧妙。

在秦代,剛開始修建秦始皇陵的時候,就有很多傳聞傳出。

經過幾年的修建,一些該知道的人,自然就已經十分清楚秦始皇陵是個什麼情況。

所以下葬之後,正好不長時間就出現戰亂。

這樣一來,自然引來無數的移山道士、摸金校尉和所謂的盜墓賊。

但是他們根本不敢下這個墓,所以秦始皇陵才會直到現在都儲存完好。

除了摸金校尉和搬山道人,再就是有些的盜墓賊自稱發丘中郎將、卸嶺力士。

然後就是所謂的發丘中郎將和卸嶺力士,其實都是傳說中的職業。

本來就沒有這樣的工作,因為每個盜墓賊都有不同的盜墓方式。

例如,南方和北方的盜墓賊盜墓的方式不同。

這也是因為南北土質和埋葬方式不同的原因。

北面土質堅硬,不能挖墳。

需要使用特質的工具,就是所謂的陽洛鏟。

不同地區盜墓的方法和工具的不同,也造就了這一大批所謂的群體工作。

因此,除了摸金校尉是曹操的官吏以外,其他都是謠言。

然而,當一名盜墓者雖然有著豐厚的回報,但也有著一定的風險。

自古以來,盜墓者不僅會冒著生命危險進入墳墓,而且被窒息和中毒的情況屢見不鮮。

但真正的危機,其實來自於當時的政權,這一點跟現在一模一樣。

現在官方盜墓叫考古,私人盜墓就是犯罪,這個在哪一個時期都是一樣的。

在古代,雖然有些貴族皇室,會委託一些盜墓賊來盜墓。

但作為一個以德治國、以法治國的政權,一定是不能讓盜墓賊去挖別人的墳墓。

更重要的是,如果這座墓的後人知道自己祖墳被盜,絕對不會放過盜墓賊。

不僅是盜墓的危險,而且挖墳也非常的危險。

尤其是最初盜墓的時候,挖一個墳需要好幾天。

尤其是白天,很容易被別人發現。

一旦被發現,不管是不是自己家人的墳墓,都會惹怒別人。

所以盜墓賊也很擔心,不容易,風險永遠與利益並存。

原先的盜墓賊,一般都喜歡盜新墓。

因為新墓不僅好挖,而且精確。

不像一些舊墓,不但難找到位置,也很難挖;

挖墳墓是一項體力勞動,很多時候,經過幾天的努力,墳墓都沒有被挖掘出來,這會讓很多盜墓賊失望。

不管古今,盜墓都是一門學問。

儘管這種知識不受政府和民眾的歡迎,但許多聰明人,仍然願意冒險去墳墓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如果你能發財,那是值得的。

得不到,只能失望而歸。

利益面前,盜墓者們大顯身手,甚至從單純的挖土行業中挖掘出了盜墓文化。

在古代,因盜墓而死在墳墓裡的人不在少數,原因是墳墓經常不通風,沒有氧氣。

有時候墓主人還不會腐爛,因為他的身體,或者是墓中新增各種汞和有毒氣體。

這樣的墳墓,環境極其惡劣。一旦陷入其中,就無法脫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