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商時期,就有帶墓道的大墓了。

一般如果有四條墓道,面積大,就會殉人,棺槨,腰坑都有,還有成組青銅器。

2條墓道,殉人,殉物,如狗,隨葬品多,腰坑。

1條墓道,有棺槨,殉人,隨葬銅禮器,兵器,車馬器,有陪葬墓,車馬坑和祭祀坑。

如果上面的算是甲種大墓,那麼其次的還有乙種豎穴土坑墓。

大型乙種墓,大於10平方米,有棺槨,殉人,發現大量青銅器,如婦好墓。

很意外吧?十分著名的婦好墓,居然才能排列在商代中期第二等的古墓。

可是,婦好墓出土過多少文物?

這個之前已經說過,婦好墓算是國內出土文物數量最多的十大古墓之一。

當然,這跟後世盜墓有關,但是,從此也可以看出,只是乙種大墓,就可以出土那麼多文物,那麼甲種大墓呢?

當然,婦好是特別的,婦好,姓好(古音:zǐ,同子姓)。

“婦”為親屬稱謂,先秦女性姓寫在最後。

她是我國曆史上有據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

死後廟號“辛”,生活於公元前13世紀後半葉。武丁重整商王朝時期。

銅器銘文中又稱“後母辛”是因為她的廟號稱辛,即乙辛,周祭卜辭中所稱的妣辛。

祖庚、祖甲的母輩“母辛”也就是她。

在這裡就要注意了,原來的司母戊鼎,也就是現在被稱之為後母戊鼎的寶鼎,跟婦好沒什麼關係。

司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兒子祖庚,為祭祀她的母親(武丁的王后母戊鑄造的大鼎,出土地為武官村大墓。

而婦好的祭祀名是母辛,在她的墓中(殷墟宮殿區西南角出土的銅器物銘文,皆為司母辛。

也就是說,婦好與司母戊鼎沒什麼關係。

根據甲骨文記載,婦好並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女兒,現在發現的甲骨文中,有婦好懷孕生女的記錄。

當然,這點也是有爭議的,因為好像後來又有甲骨文被發現,裡面有婦好兒子的記錄。

好像婦好的兒子叫孝己,是祖庚的哥哥,受讒言被害。

不過,婦好的祭祀名為辛,這一點是不會錯的。

商朝按天干為各個王后定祭祀名,祖庚的母親應該是在婦好的前面去世的,所以得到了一個戊的祭祀名。

這就是司母戊鼎中戊的來歷,確實跟婦好沒關係。

雖然婦好墓是特別的,但是這也間接表明了商代中期第二等的大墓,規格到底有多高。

在下面的就是有棺,多數有槨,隨葬青銅器,少數殉人。

乙種小型墓,面積小於3平方米,有棺無槨,無殉人,隨葬陶器。

最後還有丙種的無墓廓的墓葬。

這不屬於任何墓地,無棺槨無隨葬品,而兒童不入族墓地。

商時貴族多有殉人,貴族多隨葬銅禮器,平民多隨葬陶器,石器,骨器,貴族多隨葬酒器。

到了西周時,禮制逐漸完善。

墓葬大小,棺槨書目和墓道多少,與墓葬等級成正比。

隨葬品多用“列鼎制度”代表等級王用9鼎,諸侯7,大夫5,士3,同時以少1的偶數簋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