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天然水晶、琉璃、玻璃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矽。

當代國家級的專著《華夏古琉璃研究》記載:古埃及“費昂斯”,也就是西方水晶玻璃的始祖,二氧化矽的比例92%99%。

這種“費昂斯”不通透。

我國周朝時的琉璃,二氧化矽的比例,僅僅是略大於90%,是通透的。

這9%的區別,就是琉璃與水晶最大的不同。

古代的琉璃,是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燒製而成的。

琉璃石是一種有色水晶材料,主要成份應該以二氧化矽為主。

琉璃母則是一種採自天然,又經人工煉製後的古法配方。

人工煉製之後,可以改變水晶的結構與物理特性。

在造型、色彩與通透度上,都有明顯的不同。

明代的藥玉,應該是琉璃母的配方上有一些不同。

所以明代的藥玉色彩少變化,也不通透。

琉璃的等級,實際上取決於琉璃母的原料與配製方法。

這是自古以來的不傳之秘,正是因為琉璃母的存在,才使我國古法琉璃與水晶,乃至西方的水晶玻璃“費昂斯”,在成份上有了9%的不同。

所謂琉璃招財、保平安,與琉璃母有很大的關係;

琉璃的種類還是不少的,比如說古法琉璃,採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燒製而成。

琉璃石,在《天工開物·珠玉篇》中有記載。

凡琉璃石與中國水精、占城火齊,其類相同……其石五色皆具……此乾坤造化,隱現於容易地面。天然琉璃石日漸稀缺,尤為珍貴。

琉璃母在《錢圍山業談》中,也有詳細記載。

奉辰庫者,祖宗之珍藏也……琉璃母者,若今之錢滓然,塊大小猶兒拳……又謂真廟朝物也……但能作珂子狀,青紅黃白隨色,而不克自必也;

而這些典級,特別是古籍善本,就是陳文哲學習古法琉璃燒製的捷徑。

由於意外得到了一件殘損戰國琉璃玉環,所以陳文哲輕易就獲得了古法琉璃的製作工藝。

古法琉璃的製作工藝相當複雜,製作起來相當費時。

當中的各個環節的把握,相當困難,這些都需要經驗。

其火候把握之難,更可以說是一半靠技藝,一半憑運氣。

要說古代的琉璃最怕,哪一朝做的最好,不可否認肯定是清代。

所以,陳文哲為了跟現在國內的頂級大廠競爭,也就只能選擇最好的琉璃製品,先彷制一批。

清代的琉璃製品,要說最為經典的肯定是鼻菸壺。

一個個如同清涼油瓶子一樣的東西,用古法琉璃燒製出來之後,就需要用各種工藝裝飾。

這樣的鼻菸壺都會製作,但是用在其上的工藝高低、不同,就會顯現出不同的價值。

至於用於裝飾的各種工藝,陳文哲還真不缺,比如內畫、內刻等等。

甚至弄出各色鼻菸壺,再在其上進行創作,做出各種風格,各種紋飾的樣子,也沒什麼奇怪的。

現在陳文哲的畫工、凋刻,才會等等工藝,都是宗師級。

所以,他只需要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就一定可以讓他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