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內發舊器(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與傳世哥窯瓷器上面的鐵線顏色發黑閃藍,有明顯的不同。
有的器物口沿及底足施醬色釉,模彷傳世哥窯紫口鐵足的特徵。
也有器物口沿及底足不施醬色釉顏色,但器物底部露胎處有自然空氣氧化的包漿(陳舊感)。
現代彷哥窯瓷,彷制的造型、釉面的開片、作舊的方法是五花八門,千姿百態。
但與傳世哥窯真品瓷,及明清彷哥窯瓷相比,都有很大區別。
而現代彷哥窯瓷器,其特徵就比較明顯了。
首先釉面有一層賊光,學術界稱火光。
如果作舊,就留有人工作舊的痕跡,釉面的光不自然。
沒有傳世哥窯瓷釉面上的酥光,也沒有明清彷哥窯瓷釉面自然空氣氧化的寶光(學術界稱潤光。
其二,現代高彷品,可以彷製出傳世哥窯瓷的金絲與鐵線兩張網紋互不相干的特徵。
但與宋哥窯瓷器的金絲鐵線,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宋哥窯瓷器的金絲鐵線,像鋼筆在宜紙上面畫了一條線一樣,有自然的暈散(對外擴散)。
現代高彷哥窯瓷的金絲線,就像圓珠筆在宜紙上面畫了一條線一樣,比較生硬,無自然暈散。
猶豫哥窯器太過出名,所以歷朝歷代都有彷者。
特別是明清官窯,彷的更多。
比較出名的有清代的彷哥釉葉式洗,這隻瓷器是清乾隆時期彷的。
它高2.4厘米,長17.7厘米,寬12.8厘米。
洗為樹葉狀,葉邊捲起,宛如一片飄浮在風中的樹葉,動感極強。
通體滿施彷宋代哥窯釉色,釉面有不規則的紋片。
底有六個支釘痕,並署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此洗匠心獨具,將彷生造型與宋哥窯瓷器的特點,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整治洗釉麵肥潤,釉色青中閃灰,通體開較大的紋片,紋理灰黑,和諧自然,給人一種妙趣天成的美感享受。
而像是這樣的後世精彷,流傳到現在的還有不少。
宋代哥窯在後世備受人們青睞,元明清彷制者頗多,且各有風格,被稱為彷哥窯或哥釉。
雖其製作工藝已不能與宋代哥窯相媲美,但是各具特色。
當然,相比元明清的彷哥窯,現代人彷的哥窯器,很大一部分是最差的。
但是,陳文哲卻最容易借鑑這一部分的技術。
作為五大名窯的“哥窯”,一直是玩高古瓷的收藏家們的喜愛板塊。
因為其特殊的外觀特徵,讓其在各類瓷器中有很強的辨識度。
哥窯瓷的神秘,以及高貴的出身,讓藏家們趨之若鶩。
因此哥窯的造假也是氾濫成災,許多“一眼假”哥窯瓷實在不少。
更有甚者,神秘兮兮的把收藏家引入自己的小屋。
之後再編造一段神奇故事,配上抑揚頓挫的聲調。
於是乎,“單純”的收藏家就這樣信了。
一些市場上的常見哥窯彷品,都是低彷。
而能夠騙人的,最多的還就是這些一眼假的低彷作品。
像是市場上的葫蘆瓶,不管是哪種窯口出來的,很多的成型,都是灌漿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