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什麼是官窯,為什麼是官窯(第2/2頁)
章節報錯
灰胎是由瓷石加入少量紫金土配製而成,是宋官窯器的標準胎色,亦是造成紫口鐵足的原因。
資深收藏家、古董商鑑定一件高古瓷,第一眼的印象至為重要。
器型、釉色與自己熟知的某類瓷器不符,即刻產生懷疑,很難改變。
拍品“南宋官窯長頸瓶”並沒有出現紫口的現象,令人懷疑它並非宋官窯器,可能是龍泉彷官窯器!
從市場價值來說,如拍品是宋官窯器,估價800,0001,000,000新臺幣是很低的價錢;
如是龍泉彷官窯器,估價卻非常合理。
那麼,如何確定它是宋官窯器,還是龍泉彷官窯器?
第一個步驟是將拍品與修內司、郊壇下窯址出土的殘器、殘片比較器型、釉色;
第二個步驟是,將拍品與傳世的館藏宋官窯器比較。
值得留意的一點是,古代並沒有龍泉彷官窯器這種叫法。
它是當代某些拍賣行、古董商為了提高某類與宋官窯器相似的龍泉青瓷的售價,而刻意作出的描述。
誠實的拍賣行業、古董商將兩者劃分得很清楚。
宋官窯器就是宋官窯器,龍泉青瓷就是龍泉青瓷,不會將兩者混為一談。
一件青瓷如果不具備宋官窯器的所有特徵,將它看作龍泉青瓷是萬全之策。
龍泉青瓷的歷史地位很高,陳文哲之前做過不少青瓷,龍泉窯的技術他也很懂。
】
但是,他還真沒有系統的做過龍泉窯的瓷器。
這一次,他想要好好做做五大名窯,最後就是研究一下龍泉窯。
五大名窯他差不多全搞定了,也就只有哥窯和定窯,他沒有特意做過。
特別是哥窯瓷,他沒有做過一件。
之所以他感覺很熟悉,只不過是他曾經利用金手指,仔細研究過哥窯。
現在做的是官窯,彷官窯已經做的差不多,那麼已經到了真正開始做官窯瓷的時候。
宋代分為南宋和北宋,而官窯器也分南北,陳文哲先做的是南宋官窯。
據史料記載,南宋建都後,朝召集天下最優秀的制瓷技匠,在杭市建造官家瓷窯,不計工本,奉旨燒造宮廷用瓷。
南宋官窯瓷製作從選料、制泥、製坯、利坯都十分考究。
其中還加入了一些特殊工藝,比如器胚的製作。
普通瓷器制胚結束之後,就是涼胚,再就是利胚。
接下來就開始凋刻、上釉、燒製。
而南宋官窯不同,他還有挖坯、凋坯、毛坯、粘坯、修坯,等工序。
這還沒完,接著是補水,之後才是晾坯。
接下來就是制本釉、制灰釉、施釉、修釉、補釉、曬釉。
這一個施釉的過程,又增加了不少工序,可謂是精益求精。
你以為這就完了?南宋官窯的燒製也不簡單。
什麼是官窯,為什麼是官窯?就是因為這些一道道複雜的工序。
所以南宋官窯燒製過程當中,又有了制缽、利缽、修缽、曬缽、燒缽,這幾道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