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見玉書稱美玉,白如截肪,黑譬純漆,赤擬雞冠,黃侔蒸慄。

以“蒸慄”比擬黃玉品色中的極品,所以,黃玉如粟者為貴,謂之甘黃;

這樣的極品黃玉,現代人可能認為不如羊脂白玉。

但是,在明代,可是超過羊脂白玉的。

比如明末學者高廉的論古玉器中,可是認為,“玉以甘黃為上,羊脂次之,以黃為中色,且不易得,以白為偏色,時以有之故耳。今人賤黃而貴白,以見少也。”

由此可知,黃玉有過傲視羊脂玉之歷史典故。

這件作品就是其中的經典代表,且應屬文獻所題“蒸慄”之色,實為不易。

看著這件黃玉執壺,陳文哲還真不清楚,明清五六百年的時間,國內到底流失了多少寶物去國外?

放下這件執壺,翻了翻那些玉器,陳文哲只是隨便掃了幾眼,就又一次看到了一件極品黃玉作品。

“瑞獸龍把杯?這種黃玉杯子,好像在國外博物館中也有一件?”

仔細想了一下,陳文哲立即記起來,在英倫國立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中,就藏有已經明瑞獸龍把杯。

只不過,跟這一件稍微有點不同,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來。

藏在英倫博物館的那件,就是一件單純的把杯。

陳文哲手中的這一件,雖然有把,也是一件杯子,但是它的器型明顯不同。

這一件玉器,是以一件品級極高的壺為器形,凋刻出來的把杯,這種器型甚為珍罕。

除了這件杯子,黃玉作品還有一件,那是一件瓶子。

這件玉器同樣取龍題材為裝飾者,是一件乾隆黃玉螭龍瓶。

這一堆玉器之中,明代的就那麼一件,剩下的都是清代的。

這一次,陳文哲算是長見識了,因為他手中的這些黃玉作品,就是比羊脂玉還珍貴的和田玉黃玉。

原來他只是聽說過,知道和田玉黃玉是一種非常稀缺的玉石。

而且在市場上的上漲空間很大,特別是色澤純正質地上乘的,比羊脂玉還要珍貴。

但是這種等級的玉石,普通人肯定見不到。

特別是現在,不管是哪裡的玉石資源,都面臨著枯竭的危險。

如果不是現代科技的進步,讓人類可以快速的挖掘一些,原來根本觸及不到地方的資源,那麼現在哪裡會有那麼多玉石流入市場?

只不過,科技進步的越快,挖掘的速度也就越快,到時候,資源枯竭的速度也會越快。

現在反過來想一想,反而是古代的時候,更加容易獲得玉石。

那個時期也就是交通不方便,而只要國力強盛,能夠觸及到玉石產地,那獲得一些極品玉石,還真是不難。

“老闆,你看看這些石頭,感覺比較奇怪啊!”

不知道什麼時候,高啟靜再一次來到了陳文哲工作的船艙。

“石頭?什麼石頭?”陳文哲奇怪的看著高啟靜。

他們這可是在船上,哪裡來到石頭?

“從沉船殘骸中發現的,如果不是跟一些玉石和黃金放在一起,我們還以為是壓艙石,只不過稍微看了一下,發現有點像是玉石啊!”

說著,高啟靜遞過來一塊拳頭大的黃色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