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藍,早已是跳出“景泰年代”這個狹義之圈的景泰藍。

它已經演化成為一種,具有我國民族傳統工藝品的名稱。

“掐絲琺琅”在整個琺琅藝術領域,它已成為景泰藍的代稱或專稱。

這也應視為19世紀末或20世紀初,才出現的。

即是說,凡是按照製作景泰藍工藝製作出來的掐絲琺琅藝術品,都應稱為景泰藍。

這裡面的觀念已完全脫開“景泰年代”,而是景泰藍藝術由啟蒙期,到成熟繁盛期(包括未來)的整個發展過程。

在這個發展過程中的每個時期的掐絲琺琅製品,都應稱為景泰藍。

至於每個發展時期的製品標準不同,那正是景泰藍髮展過程中的必然反映。

“景泰藍”好比一位美女,在取名前後都應該叫“景泰藍”。

只有如此,也才與我國景泰藍文化發展史相吻合!

也只有瞭解了什麼是景泰藍,什麼是掐絲琺琅,什麼是畫琺琅,才能真正做好這些東西。

所以,做了這麼兩件稍微有點難度的作品,陳文哲就再次改變工藝。

總不能只做琺琅器,所以這一次他做的盆景工藝就又複雜了一些。

“梅壽長春”紅寶石梅壽長春盆景,也是出自清中期,只不過它是造辦處造,這種東西肯定是清宮舊藏。

它通高38.5厘米,盆高9厘米,盆方徑22-14.5厘米。

鏨金委角長方形盆,盆上敞下斂,略呈鬥形。

其口沿鏨如意紋,口沿下凸起如意雲紋一週,盆腹以萬字雷紋錦為地,凸鏨“壽”字一週22個。

盆中主景為梅花樹,銅鍍金樹幹,翡翠小葉,紅寶石花瓣,寶藍心、金蕊,意態生動。

樹下襯以青金石和白玉製的湖石、嵌寶石靈芝、玉葉、珊瑚珠、萬年青、點翠葉、瑪瑙茶花以及小草等。

這件寶石盆栽,置景生氣盎然,錯落有致。

只說工藝,肯定很繁複。

只是梅花樹,銅鍍金樹幹,翡翠小葉,紅寶石花瓣,寶藍心、金蕊,這些做起來就很麻煩。

再加上青金石和白玉製的湖石、嵌寶石靈芝、玉葉、珊瑚珠、萬年青、點翠葉、瑪瑙茶花以及小草等,這些製作起來就太麻煩了,最主要的是費工。

當然,對於清宮造辦處來說,並不怕浪費功夫,因為這就是他們的職責。

所以,像是這樣的東西,清宮之中並不少見,雍正、乾隆時期,都有製作。

像是麻姑獻壽盆景,就是雍正時期造辦處造的。

通高37厘米,盆高13.5厘米,盆徑24-21厘米。

方形紫檀木座,座四稜凸飾竹節紋,座前壁中心嵌方形深琢雙龍福壽祿紋白玉板飾。

座面四沿嵌燒藍葉、紅寶石和珍珠為花邊,中央立孔雀石山。

一隻昂首延頸、展翅欲飛的紅珊瑚鳳凰,獨立其上。

除此之外,還有蜜蠟制麻姑立於鳳背之上,眉宇清秀,恬靜端莊,結頂髻,肩披點翠嵌紅寶石綵帶,手持碧璽桃。

主景周圍襯有金累絲嵌珍珠的松樹,和金累絲嵌紅寶石的壽石和靈芝。

不說人物,只是身邊的配飾,就知道這一件做起來也十分麻煩。

反正陳文哲有時間,他就慢慢的做。

所以,既然做了雍正的寶貝,那乾隆的也不能放過。

畢竟像寶石這樣的東西,單純堆在一起,並不美觀。

但是,打磨拋光之後,製作成寶石盆景,那就太漂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