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鑑定,是一門大學問,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鑑定師,必然要見多識廣。

見識多了,看過的各種瓷器,稍微對比,就可以看出差距。

也只有這樣,才能對市場上各種各樣的做舊瓷器,有一些辨識能力。

也只是有一些辨識能力,所以真正好的鑑定師不多見,因為相比學習做舊,學習鑑定需要的知識就太多了。

做舊有時候很難,但是有時候有很容易。

一些瓷器之上的典型特徵,有時候做舊就很容易。

比如“鐵線”,就很容易做。

使用浸墨法,用墨汁浸染釉面,並使之進入開片的縫隙中,然後再將表面墨汁用水清洗乾淨,就很容易產生“鐵線”效果。

想要鑑定出這種手法做舊的器物,只要入行的鑑定師,就應該能看的出來。

只要目測就可以,因為用浸墨法制作的“鐵線”,色澤單調缺少變化,與古代真品“鐵線”,存在一定差別,容易鑑別。

但是,這也是有前提的,你需要知道真品鐵線是什麼樣,才能看出這麼淺顯的做舊手段。

俗話說得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鑑定不容易,做舊有時候就真的很容易。

還是說鐵線的處理,如果想要更進一步,就需要高錳酸鉀浸染法。

這是先將器物,浸泡在高錳酸鉀和紅糖的混合溶液中。

經過數天浸泡後,將其取出,會在器物表面形成黃褐色汙垢。

如果釉面有開片,其縫隙可呈現黃褐色“金絲”效果。

但是,作舊時間在一年以內的器物,釉面的氣泡和開片中,往往會有高錳酸鉀殘留物存在。

用手指醮點水一摸,手指也會染成紫褐色。

這種等級的做舊手法不少,陳文哲就知道好幾種。

比如瀝青溶液作舊法,這種做舊手法是先將瀝青溶解於汽油中。

然後將瀝青溶液塗於器物表面,待汽油揮發後,再用去汙粉等清潔劑,將多餘的瀝青清除掉。

此方法多用於仿造傳世品的舊貌,可用棉籤沾取120#溶劑汽油塗抹汙漬,如果汙漬被立刻溶解,即是瀝青溶液作舊。

用瀝青溶液加工出的“舊貌”,色澤單一,缺少層次感,有時還有刷塗痕跡。

陳文哲停下手中的筆,最近一段時間,他可以說把元青花研究了個透徹。

從材料到工藝,從複製到做舊,其中每一步之中出現的問題,他都會研究一下,找出問題,解決問題。

到了此時,他已經能夠確定,復燒元青花,肯定沒問題。

就算是原材料,他也有一定的把握,能夠完全復古。

只不過,要想真正製作出完美的元青花,他還需要做大量試驗。

但是,他缺不想太過浪費時間,畢竟他知道,國內有很多大師,都做過相同的事情,進行過相同的研究,走過一樣的道路。

既然前人已經幫他把路走通了,而他也有著深厚的功底,那麼現在就可以對照前人經驗,看看他的想法對不對。

如果不對,就改變研究方向,如果多了,那就是英雄所見略同,可以幫他節省大量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