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登峰造極(第1/2頁)
章節報錯
老胎新繪這種作假手段,一般人還是很難辨別的,如果需要鑑定,就要參考顏色釉是否到位、釉光是否溫潤等因素。
還有老釉新胎,近幾年景鎮也陸陸續續地出土了一些過去的釉料。
仿製者會利用老的釉水,去裝飾新胎。
遇到這種瓷器,鑑定時應重點觀察,釉面與胎面的結合緊密程度。
這樣的作假手段很多,像是舊件新器。
老的足、流、底、口、頸等等殘缺的出土物,往往被組裝在新的瓷器中;
這種作偽迷惑性較強,應仔細對比整器的各個部件是否一致。
最後就是復火,復火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指將殘缺的舊器的殘缺部分修補好,再放入窯中復燒。
出窯後完整無缺,價格便提升數倍。
這樣做,最好是選擇殘缺部位較小的殘器,如器身的衝或器口的磕口。
第二種是指將老的瓷片碾碎成粉末,加上其他礦石原料,做坯燒胎。
到了現在這個時代,可以說製假販假之輩,每天在做舊的道路之上,都能推陳出新。
從氫氟酸到高錳酸鉀,再到中藥,可以說是花樣分析,與時俱進。
前面說的都是仿製的手段,而“做舊”的手法,大致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到90年代中後期。
做舊以仿出土器物的特徵為主,常見的手法是用砂紙打磨新的釉面,或者用氫氟酸腐蝕釉面。
然後塗刷泥水,泥水滲透到被破壞的釉面內,造成出土的效果。
然而這種方式,在今天慢慢被淘汰。
一方面是容易識別真偽,另一方面是隨著生活檔次的提高,收藏群體對品相的要求也在提高。
這時,舊的做舊方式,已經不適應新的形勢。
從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到今天,是做舊的第二階段,以仿傳世品的特徵為主。
傳世品由於保護得當,一般不會出現,出土器物那種較大程度的釉面破損。
其釉面具有脫玻化特徵,釉光溫潤,且底胎比較細膩,內壁可見“雞爪紋”等等特點。
中低檔次的仿品,出於節約成本的目的,往往會採用在釉面上,塗抹高錳酸鉀來造效果。
高檔次仿古瓷,則會採用中藥浸泡的方式,造老瓷效果。
不過,掌握這種做舊手段的師傅,數量並不多。
在故完結,這種使用藥水,製作高仿古董的手段,一般都是秘傳。
但是,對於陳文哲來說,這卻是小手段,因為在隋侯之珠當中,各種做舊方法實在是太多了。
再說,他學習制瓷,最開始就是從做舊學起的。
剛開始接受了一點做舊傳承,他就曾經使用藥水,做舊過瓷器。
可以說,如果他能夠做出合格的元青花,再做舊出古董的效果,真的是小兒科。
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種手段,就是藥物和煮。
到了現在陳文哲的水平,對於利用各種手段做舊,他已經達到一種登峰造極的程度。
就比如用中藥煮泡做舊,也會因物件不同,而略有差異。
比如,為了造粉彩瓷蛤蜊光效果,會在中藥里加少許酒精。
而為了消釉下彩瓷的亮光,會滴入少許氫氟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