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沒有麻倉土,大師也難仿元青花(第2/2頁)
章節報錯
反正他最近也不會離開,再說工廠裡的柴窯閒著也是閒著,要不然繼續按照計劃製作國寶瓷器?
想了想,陳文哲也沒有製作一些比較複雜的,他這一次再次挑戰一下元青花好了。
製作元青花,還不用麻倉土,而是用的現代替代品,或者說他想要研究一下麻倉土。
首先要知道,麻倉土也是出自景鎮那邊,雖然現在沒有了,但是相似的高嶺土還是有的。
當然,相似不是一樣,如果直接使用,肯定是不可能燒製出一些元青花的特徵來的。
比如陳文哲見過一件現代仿的梅瓶,它的造型和畫面資訊,是符合元人審美的。
而且它的底部也沒有施釉,這也符合元代青花的特點。
外部特徵都對,但是真要看胎就不行了。
元代的青花瓷使用的是麻倉土,因為麻倉土裡面的礦物質,成分含量比較密集。
比如土質比較疏鬆,所以麻倉土燒出來的瓷器底部,會出現的細密感沒有高嶺土細密感深。
在燒製過程中,由於底部工藝沒有使用護胎釉的這種特徵,在高溫狀態下,麻倉土裡面的礦物質由內向外揮散。
所以滲出來的火石紅顏色,也是從內到外揮發的。
但是這一件青花瓷,它底部的火石紅,並沒有出現由內向外滲透的現象,露胎部分是白色的,並沒有微微發紅的狀態。
另外,元青花的釉是青白釉、白釉。
釉質部分是礦物質的原因,所以在燒製過程中,裡面會釋放氧氣。
雖然那件青花瓷也有這種感覺,但是它沒有年代感。
當然,這種仿品的破綻還有很多,比如氣泡也非常密集、均勻,顏色也很均勻,一看就是用現代燒造技術燒造的。
所以,毋庸置疑,那是一件現30年以來仿製的現代仿品。
從這幾點,其實就能看出來,仿製元青花最重要的是胎。
胎做不好,外部工藝做的再好,被人也能一眼就辨認出來。
這一點,對於沒有了麻倉土的現代人來說,幾乎無解。
因為在明代萬曆早期,麻倉山的黏土就枯竭了,已經採盡了。
之後在景鎮麻倉山附近的高嶺山,又找到可以代替類似麻倉山黏土的高嶺土用於制瓷,所以之後取而代之,就叫高嶺土了。
用高嶺土燒造的瓷器,都是沒有元青花所呈現出來的自然現象的。
仿的元青花肯定是用的高嶺土,燒造後胎骨是白色的,不像麻倉土泛青色。
而且撫摸底部圈足,也沒有麻倉土的滑膩感,比較澀受,敲擊底部聲音也顯得響亮。
所以沒有麻倉土,大師也難以仿製元青花。
但是對於陳文哲來說,卻是可以稍微試驗一下的。
其實麻倉土也是高嶺土,但是高嶺土,你卻不能說就一定就是麻倉土。
意思就是,麻倉土也是高嶺土的一種。
但是跟高嶺土相比,其內含有的各種元素含量不同。
這就造成了不是所有高嶺土,都是麻倉土。
但是,歸根結底,麻倉土還是高嶺土,還是一種產自景鎮附近的高嶺土。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