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三章《四字經》(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裡的書籍不少,一本一本慢慢的看,發現確實是一整套。
甚至這些書籍還有編碼,可以讓後來者,清楚的觀看整個南越的歷史。
陳文哲看了一眼在旁邊的女店主,她恐怕不知道,這些就是他們國家的文明史吧?
南越在五代以前屬華夏郡縣,其歷史為國史的一部分。
至後晉天福四年(939年),越人吳權開始獨立。
其後繼以丁、黎、李諸朝,據說皆有“史記”。
可惜這些王朝或因享國短暫,或因動亂頻繁,其史記皆散佚無存,難以考究。
據彎彎那邊的學者研究,南越現存史籍可考者,至陳朝(1226—1400始。
陳朝及以下後黎、阮諸朝,皆依華夏例設定史官,所修撰之國史有多部均以“史記”命名。
同時,私人撰著史書中,亦多有以“史記”題名。
很顯然,陳文哲看到的第一本術,就是一個阮朝的史記,只不過好像不是官修史書,而是民間私人著作。
當然,這裡面也有官修史書,而且還有不少。
在這裡較有影響,且以“某史記”題名的官修史著,稍微翻看就看到了好幾個版本。
第一種是黎文休《大越史記》,這人是南越自主後,陳朝(12261400時期的著名學者。
他所著《大越史記》,於陳聖宗紹隆十五年(1272年)奉敕編成。
因為真品藏在彎彎,所以這部史記早就被國人研究明白。
而透過回溯,陳文哲也知道,這位黎文休書寫的《大越史記》,是目前所知南越歷史上,編撰最早的官修史書。
也是南越13世紀以前,出現的一部內容較為豐富的史書。
據南越現存漢籍文獻來看,此書也是南越自主建國後,編撰的第一部以“史記”題名的官修史書,其後還有潘孚先《大越史記》。
潘氏的《大越史記》與黎文休所撰書同名,成書於(後)黎仁宗延寧二年(1455年)。
而內容上則上接黎文休《大越史記》,記述陳朝陳太宗以後至與(後)黎太祖時期,明軍退出安南的史事,實際上是黎氏書的續編。
這本此書成書於後黎朝立國後不久,後黎朝是明朝軍隊,從越南撤走後建立的王朝。
由於民族情感的激揚,後黎朝尤重修撰國史。
潘氏的續編,順應了這一潮流,因而在南越獲得極高評價,這就讓它可以與黎氏原編媲美。
故越南《四字經》稱譽雲:“文休孚先,才長於史,本紀修纂,漢之班固”。
有意思吧?咱們有三字經,而人家是四字經。
最後還吹出來了個漢之班固,也不知道現在這些南越人,讀到這裡會有什麼感想?
嗯,他們也不用讀了,因為根本就不會讀!
一邊翻一邊看,這些並不全是史書,比如說四字經,這裡也有一本。
當然,最有價值的肯定是史書,所以陳文哲最先挑選出來的全是史記。
比如《大越史記全書》、《大越史記前編》、《大越史記》,加上前面的兩種,總共是五種,而且都是官修正版。
可惜這些都是手抄本,不是原本,要不然價值就更大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