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此多的南越“史記”類文獻,其題名是源於先秦的史書通名“史記”,還是太史公書之專名《史記》呢?

從現存材料來看,似乎受司馬遷《史記》專名的影響為更大。

陳文哲得到的南越官修的“史記”類五種史書,皆是編年體通史。

但其書題名“史記”,則可以說是受司馬遷《史記》的影響。

當然,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透過這些史記,他能得到什麼。

南越古代典籍損毀嚴重,李朝或有零篇散章傳世,卻無整部典籍留傳;

陳朝散篇較多,整部留傳的陳朝僅有《大越史略》,現在文獻儲存最多的是後黎朝和阮朝。

後黎朝建立已在明永樂、宣德年間,去司馬遷《史記》成書約一千五百年,《史記》在越南流傳狀況已經不詳。

但從南越“史記”類文獻可以看出,南越陳朝是將《史記》作為史書之正體,故有陳太宗時的官修黎文休《大越史記》,後黎朝亦是,故有黎仁宗官修潘孚先《大越史記》。

至吳士連修《大越史記全書》,“史記”之名深入人心,後世史家傳其餘緒。

南越古代學者同時受吳士連《大越史記全書》和司馬遷《史記》影響,由史及文,終成數量可觀的“史記”類文獻。

總結起來,好像是從李朝開始,到陳朝、再到後黎朝和阮朝,總共那麼四五個朝代,上千年的歷史。

五代之前就不說了,那就是華夏的一部分,其後四五個朝代,差不多都是以漢語為官方語言,所以出一些使用漢字記載的聖旨,應該是沒問題的。

之所以知道一件聖旨的下落,還要落在陳文哲發現的這套手抄本上。

先前就提到過,這套手抄本是抄自彎彎那邊的一位大收藏家的藏書。

他是一位商人,這位叫許煌,他不同於一般南越臺商,特別是興趣愛好不同。

許煌在該地的經商歲月,並未因為異鄉的寂寥,而將時間花在風月場合,他最喜歡找帶有漢文的古籍打發時間。

在二三十年前,他就騎著摩托車,在胡明市掃街。

因為人在異鄉百無聊賴,就突然想要看一點自己熟悉的文字,此時旁邊正好已有舊書市場,所以他就去了。

他原本只是想找本中文舊書,看看消遣一下時間,但他卻意外在當地發現一種線裝的漢文古籍。

這種裝訂的書,一看就是好東西。

雖然懷疑可能是假的,但他還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花了大價錢才買下了這些舊書。

舊書店的店主們,也對這個出手闊綽的老闆很是喜愛,雙方攀談了一會,彼此間都很滿意。

這個人就是彎彎知名的南越文物收藏家、“許煌文庫”的創辦人。

他酷愛南越的古代文化,收藏了至少3000多件的越南漢文文書。

包括了南越皇帝的奏摺、民間契約、中文報紙等等,幾乎涵蓋了所有的領域,還有數千本各式南越版漢文古今書籍。

他在業內也是很有名氣,很多人都慕名而來向他請教、交流南越的藏品。

世界上的許多東南亞研究專家,都會不遠萬里的跨海來主動找上他,希望能看一看他的眾多收藏。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