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厚積薄發(第2/2頁)
章節報錯
黃金這種貴金屬,自古就在人們心目中具有極其高貴的地位,自然也少不了用它來裝飾瓷器。
陶瓷上的金彩裝飾工藝,主要分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金箔裝飾階段。
第二、本金裝飾階段。
第三、洋金裝飾階段。
一般情況下,我們根據器物上的金彩特徵,就可以大致判定出其製作年代範圍。
明洪武初,景鎮始有金彩瓷器的燒製,清代達於極盛,但其使用金彩的方法卻無法與定窯相比。
只不過清代康熙朝,不僅從歐洲引進了洋彩,而且對傳統古彩工藝也進行了革新。
景鎮陶瓷藝人在總結傳統制備彩料工藝的基礎上,又創制出許多新的彩料品種。
他們在此基礎上,嘗試著把金箔製成金粉,再加入氧化鉛用以降低黃金熔點,終於製作出了“本金”。
直到這時,金彩工藝才真正屬於陶瓷彩燒工藝的一部分。
要燒製金彩瓷,首先要處理金粉,這個步驟叫擂金粉。
就是將金箔放在瓷質擂金盤內,加入適量水。
加溫到40℃左右,用手在盤內不斷研擂,使其變成金粉,再用1200目篩籮過細。
之後以本金1分,加入0.5%西赤,置於調色碟內混合。
然後加入樹膠溶液56滴,調至金粉不起泡為宜。
把調好顏色的碟子,放在熱水碗上燙幹。
再用描金筆,沾水調金,描繪紋飾。
最後燒成後,用瑪瑙筆在金上,刮出金色亮光來,或用細沙擦磨。
用本金製作金彩瓷器,加工難度很大。
首先用金不宜過厚,過厚則呈色灰暗,且易產生“脫衣”(即金色的脫落)現象。
其次用金要一筆塗成,不要加填,否則也會影響呈色,引起“脫衣”。
另外使用水分要適當,水分過少也會引起“脫衣”現象。
冬季膠水易冰結,則用大蒜汁調勻金粉為宜。
最後燒成溫度不能過高,否則金呈色出玫瑰色或紫色,失去黃金的光澤。
其中的一種代表作,是宋代吉州窯黑釉金彩茶盞。
這種瓷器器型簡單,但是黑釉和金彩相映成輝,還是很漂亮,甚至是說十分奢華的。
這也是一種茶盞,但是因為窯口的不同,就使用了另外一種工藝,燒製出來的瓷器,難道就比建盞差了?
只能是說,它是另外的一種美麗!
這就是各種不同工藝的作用,而金彩的用法,就很廣泛,所以陳文哲肯定是要學。
至於其他,就只能依靠時間來磨了,畢竟不說制瓷之中的所有工藝,只是一個呈色工藝,就可以讓陳文哲研究一輩子!
現在他需要學習的東西,實在是太多,還是說回彩繪,這裡面有多少種彩繪工藝?
像是琺華、白地墨彩、黃綠紫三彩、黃地三彩、綠地三彩、紫地三彩、墨地三彩、紅綠彩、瓷胎漆嵌螺鈿。
這些工藝,只要看到了,哪一種陳文哲能不心動?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