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蒐集了大量文獻資料,包括查閱宋代資料中的片言隻語和品讀宋人詠茶詩詞。

他還透過現代科技手段,檢測碎片中各種微量元素含量。

可以說他從原料的配比、瓷釉的選擇,不斷調整、摸索瓷胎和釉面成分的熔解溫度和化學反應時機。

加上觀察不同條件下,爐窯內外自然環境和溫度氣氛的轉化。

最終在2015年,浸淫曜變研究二十多年的陸金喜,經過幾乎是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一樣艱苦卓絕的探索,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

他在全世界範圍內,首次成功復原曜變建盞的製作技藝,研製出與宋代曜變天目最為接近的新燒曜變盞。

一次上釉、一次燒成!

這真的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典範!

之後,陸金喜厚積薄發,步步為營,已經摸索出一套成熟的曜變燒製技藝。

如今更是一步一個臺階,穩步提高曜變燒製技藝。

他的技藝之高,直追宋人。

目前,他的“曜變”建盞作品已被英倫、霓虹等國家和地區的多家博物館收藏。

也是此時,陳文哲才真正瞭解什麼是曜變盞,也才真正知道,曜變盞必須要具備的要素。

根據國內外眾多業內專家教授研究,尤其是對霓虹館藏的三隻國寶級宋代曜變天目的鑑賞後,方家一致認定,真正的“曜變”盞應符合五點特徵。

第一是鐵胎、厚釉、高溫燒製;

第二是天然礦釉、一次上釉、一次性燒成;

第三斑核形態以圓形為上、大小不一、聚落成群;

第四隨光線、角度變化,改變盞體顏色的彩色光暈;

第五,盞內帶有彩色兔毫。

陸大師研發復原的曜變建盞,無疑是當今世界上,最接近宋代曜變建盞特徵的。

這一點,已經得到了包括霓虹古瓷專家小林仁博士、福省博物院林忠淦研究員在內的業界方家的一致認定。

他們共同認定,陸金喜曜變最接近宋代曜變。

而這一切,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

陳文哲完全沉浸入學習當中,他這一次沒有入夢,卻依然達到了沉浸式學習的效果。

他的心神被完全吸入了隋侯之珠內部,直接沉浸入了陸大師的工作、學習、研究當中。

他好像變成了另外一個陸大師,又好像是一個親身體驗的旁觀者。

雖然感覺有點複雜,但是很快陳文哲就被陸大師的手藝吸引。

任何事情,想要成功,想要做到最好,都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有天賦的人,還那麼努力,加上持之以恆,自然會獲得成功。

而陳文哲就跟著陸大師,一步步,一點點的從滴釉盞、兔毫盞、耀斑盞,一點點的開始復燒曜變盞。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