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真,精,新才是王道(第1/2頁)
章節報錯
像蛋殼陶杯、薄壁蛋殼瓷杯這種器型,只要做出來,就是成功,就有很高的價值。
就算大一些,也完全沒問題。
還是說大器型,其他都不說,就因為體型大, 就很容易燒塌、燒裂,就不要說釉色的變化了。
當然,這裡說的大器型,肯定不是七八十厘米高的梅瓶什麼的,而是動輒身高、口徑超過一米的大缸、大瓶。
所以,鑑定一定要謹慎。
要知道製作一件頂級瓷器不容易, 可是鑑定一件頂級瓷器就容易了?
鑑定一件東西,有時候很難, 有時候又很容易。
因為現代仿品眾多, 可以說真品連萬分之一的可能都沒有。
所以,遇到了古董,你就說是仿品、贗品,那麼就有萬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可能,你是正確的。
但是,這麼做真的好嗎?
仿品!估計這是收藏家們最怕聽到的詞語了。
這個詞意味著你的真金白銀,又打了水漂。
玩收藏,沒有不打眼的時候,也沒有不打眼的藏家。
今天有些大行家跟你說,我那沒有假貨、贗品,這話你也就聽聽,別當真。
沒有誰生下來就會鑑別古董,都是用時間和金錢砸出來的眼力。
只是有的人,可能砸了一輩子也沒砸出個響來。
原因在什麼地方呢?兩個字:浮躁!
現在人玩收藏,那哪是玩啊?
那就是生意,今天花了800地攤撿漏的東西,明天恨不得就有人出8萬購買。
在這個過程當中, 哪有時間細細審定?
收藏,只要一沾上錢字,那就難得入門!
為什麼呢?沾上錢字,你想著的首先就是回報。
一想著這東西值多少多少,一不小心就掉坑裡了。
哪裡還有時間和興趣,仔細研究這玩意的真假和年代?
心裡想的只是我花了多少錢買的,千萬不能虧了!
越是這麼想,東西那就越看越真,越看越可愛。
這樣的事情真不少,就說上一次武三過來,就說過這麼一件事情。
當時有人就買了一件仿品,而這個仿品不得了。
2016年在英倫一家公司,拍賣出了82萬英鎊的價格。
而1946年原藏家購買的時候,才花了9英鎊!
這是什麼概念?意味著70年,這件仿品增值9萬倍!
這是一件什麼仿品呢?其實揭開這個仿品的神秘面紗,就一點也不會讓你感覺奇怪。
這是一件成化鬥彩天字罐的仿品,仿製年代是清雍正時期!
仿製者是雍正官窯,可見, 真, 精, 新才是瓷器收藏的王道!
好!難怪這件仿品增值這麼高, 82萬英鎊買回去,估計還有增值潛力!
因為這件寶貝,就是屬於瓷器收藏圈說的“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雍正官窯!
雍正官窯號稱清三代之冠,是有其獨特原因的。
一,雍正一朝在清三代裡時間最短,只有十幾年,所以傳世品最少!
而康熙61年,乾隆60年,再加上乾隆做太上皇那幾年。
康熙,乾隆瓷器數量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