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二章武三的大禮(第1/2頁)
章節報錯
燒窯之時,陳文哲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透過火照看看窯內的情況。
瓷器都在匣缽之內裝著,其實他也看不出個啥,而且他看的也不是瓷器。
此時檢視,主要是透過窯內火焰的顏色,來判斷窯內各個位置的溫度。
雖然他在裡面裝了很多感測器, 能讓看到窯內各個位置的溫度數值,但是不親自看著,還是有點擔心。
畢竟柴窯的溫度很難控制,就算他設定了一系列引數,讓手下值得信任的工人輪流看著,他也不會完全放心。
相比古代,現代人燒窯已經經過科學計算, 所以不算太累。
就算這樣,只有窯爐內部的溫度進入穩定期,陳文哲才會交給其他工人看守。
直到第二天,等燒製的差不多,開始降溫的時候,他才會再次過來檢視火候。
完全沒問題,才逐步降溫、開窯。
也幸虧現在不是古代,對於溫度的提升速度、控溫等等,都有著很多辦法。
要不然,燒窯可就辛苦了,因為古代一次開窯燒製,往往都是好幾天。
而現在就不同了,現代窯工都知道,一般普通陶瓷燒1300度大概78小時,1700度的高鋁瓷要燒1012小時。
把溫度曲線制定好,脫脂段升溫段保溫段降溫段。
從開始的予熱,之後的溫度曲線,根據爐子型別,燒製什麼樣的瓷器, 還有爐窯內部氣氛曲線, 都能把控。
甚至瓷器形狀、大小,這些都跟最後燒製出的瓷器品相有關係的。
這種工作,說精密,還真有點技術含量。
說粗糙,也就那麼回事。
這也是一種會者不難,難者不會的工作。
如果陳文哲想要教,只要認真學,很容易就能學會,畢竟記住一些關鍵點就可以。
要是他不想教,很多事情就需要長時間的摸索,不停的一次次燒窯,最後才能總結出經驗教訓。
這個時間可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年兩年,甚至是十年八年都總結不出多少經驗。
燒窯只是制瓷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沒有什麼可保密的,只要有人想學,陳文哲就教。
當然, 南越本地的工人想要學習,就比較麻煩了。
首先他們的漢語不行,其次就是陳文哲肯定不會特意教他們。
等進入保溫段,感覺沒有太大問題,陳文哲才回到宿舍休息。
第二天吃過早飯,剛剛來到廠房這邊,就有人告訴他,又有貨物送過來。
本來陳文哲還以為是制瓷原材料,沒想到開啟了包裝箱,居然發現是各種各樣的瓷器碎片。
“誰給的?應該不是李金鯉!”
陳文哲看著各種瓷片,這種瓷片原來他收集過,也讓曹慶春幫著收集了不少。
但是他並沒有讓他們把收集的碎瓷片,送到這裡啊!
“老闆,這裡留有電話?”張股這時道。
“武二的?”陳文哲掏出電話,按照電話打了過去。
好一會兒,陳文哲才放下電話。
還真跟武二有關,但是這批瓷片是國外回流過來的,應該是武三幫著收集並送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