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八章意猶未盡(第2/2頁)
章節報錯
明人高濂《遵生八箋》記載了定窯的瓷器花囊,晚明文人最喜歡的雅事就是香道、花道以及收藏古董,可見明代就有花囊瓷器了。
清代花囊瓷器開始於康熙時期,但是用文字記載燒造花囊瓷器,是清代始雍正時期。
《清宮造辦處活計清檔》有多處記載,如雍正六年五月二十六日,太監劉希文、王太平、王長貴交來的數十件仿古釉器物中,就有一件“仿冬青窯花囊”;
雍正七年四月十四日,郎中海望持出古銅花囊一件,奉旨:著照樣鏇木樣,將天盤口硬楞做軟楞,此面上開三孔,做樣呈覽後再做。
瓷都景鎮制花囊始於雍正,器有大小,平面盤口,收頸,扁腹,圈足,頂面有三孔或多孔用於插花,其形於明代花插相似。
其仿品有仿官釉,仿哥釉,青花,粉青釉,爐鈞釉等品種。
另有一類器為撤口,扁腹,圈足,肩有三圓系,腹下部突起菊瓣紋。
乾隆時的器型由雍正時的圈足,演變為露胎三乳足式。
有天藍釉,仿汝釉等製品,民國時也有仿製品。
所以,不要看就是一件簡單的花觚,如果要仿,器型還真是不少,最起碼足夠陳文哲仿製個好幾天的。
這一次陳文哲打算從北宋汝窯、到名仿汝窯,直到清仿汝窯,全都仿製一遍。
而張股要做的也不少,他不做青瓷,相比陳文哲,仿的器型差不多,但是使用的釉料不同。
頂尖的是仿官釉,仿哥釉,仿鈞釉,稍微次點的就仿青花、粉青釉等。
器型,張股跟著陳文哲做,做完之後,只是上釉不同。
當然,其上的裝飾,比如刻花、印花等,也可以隨意。
這種仿古瓷,其實最主要的是各個朝代的特徵,這一點只要仿對了,就不會有問題。
半天下來,花囊做了不少,畢竟這也是一種插花器,器型品種雖然更多,但是相比花觚也就是胖了點。
萬變不離其宗,會做花觚,花囊做起來也就不太困難。
等把能想到的,全都做了一遍,陳文哲才停下動作。
“老闆,不如再做點花插?”很顯然張股意猶未盡。
“行!”陳文哲立即同意了。
他早就想到了這一點,因為紅樓之中,描寫女兒的最多,當然各種插花器也就必不可少。
既然紅樓之中有花觚、花囊,自然也不會少了花插。
汝官窯生產的瓷器,差不多都是實用器。
而花插器,在古代,特別是在貴族之家當中,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器具。
現在已經做了花觚、花囊,那肯定還要做一批花插,沒準這樣還能牽強附會的湊成一套,多賣點錢呢!
同為花插器,花插跟花囊還是有區別的。
花插多是小口徑的,口徑比較細,也有三孔、五孔、六孔的。
而花囊就是單口徑的,而且口部比較大而廣,口徑都在6cm以上,可以放置很多花,跟現代人的插花方式比較像;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