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件的菊瓣盤被做出來,可以說是一邊做一邊燒。

往往今天做出來,明天差不多就能出窯,就能看到。

這種隨做隨燒,隨看效果的瓷器,可比汝窯和粉彩扎道瓷吸引人。

接下來的三天,陳文哲早上進入工作間, 先做幾件汝窯瓷,做好放在那裡陰乾,或者是汝窯第一次燒製。

之後做幾件粉彩扎道瓷,或者是把前一天做的粉彩扎道瓷取出來,再進行第二道工藝。

期間能夠一次入窯燒製成功的,也就只有雍正十二色菊瓣盤了。

這幾天陳文哲已經燒製成功了不少,而且都擺放在了工作間之內。

這給枯燥的制瓷工作, 增添了一絲亮色。

黃釉的華麗、紅釉的高貴、藍釉的肅穆、仿古釉的凝重、胭脂水釉的嫵媚、天藍釉的靜謐、粉青釉的精純、秋葵綠釉的鮮嫩、灑藍釉的飄忽、窯變釉的奇妙, 林林總總,美不勝收。

當十二種顏色的菊瓣盤,逐一擺開,猶如十二色的菊花綻放,簡直就是一場色彩的盛宴。

那種視覺上的震撼,無不讓人拍手稱奇。

正色之中,比較顯眼的,不少。

綠釉中的湖綠、蔥綠以及秋葵綠,想要的更多也不是沒有,比如魚子綠、松石綠、瓜皮綠、龜裙綠等。

紅釉比較簡單,就是胭脂水、胭脂紅。

黃釉中的檸檬黃、明黃、薑黃、米黃、嬌黃、淡黃、蜜蠟黃、鱔魚黃。

紫金釉中的淡粉如藕荷,茄皮紫釉,玫瑰紫和葡萄紫。

可以說在陶瓷史上,幾乎很少一下子集齊這麼多的釉色。

而且還不是單純的紅、黃、綠色,而是加上獨特而少見的鐵鏽色、澗石色、墨玉色等。

所以,在一種嬌豔的顯眼色當中,白釉、黑釉也顯得格外獨特。

可以說, 越是做單色釉,陳文哲越是感覺他的見識少。

最近他整理了一下雍正朝的單色釉瓷器,發現還真是有不少。

世人都知道雍正朝單色釉瓷器成就卓越,但是都有哪些成就,卻很少有人能說清楚。

就算是陳文哲,也是在最近才弄清楚。

唐英撰寫成的《陶成記事碑文》中,概括了五十七個燒造品種,其中有近三十種顏色釉,基本都是雍正時期所創造的新品種。

很多如今我們耳熟能詳的單色釉名品,全部都創燒於雍正一朝。

而十二菊瓣盤,便是對於雍正單色釉的一次高大上的炫技!

如果不是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陳文哲也不會製作著汝窯瓷的時候,分心製作雍正單色釉瓷器。

當然,汝窯好像也是單色釉,就是青瓷。

但是,單色釉跟單色釉不一樣,窯口也不一樣。

能夠媲美汝窯瓷的歷代瓷器有多少?粉彩扎道瓷算一個,雍正單色釉菊瓣盤也肯定算一個。

既然是好瓷器,時間又不衝突, 陳文哲自然是都不會放棄。

製作粉彩扎道瓷最麻煩,其次是汝窯瓷,主要是幾個工序之間, 需要停頓、需要等待、需要試驗。

所以在間中他就會製作一些單色釉菊瓣盤,當然在這個空擋,張股也沒有閒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