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紅地的瓷器,當釉中含金量在萬分之一時,會產生粉紅色調;

含金量在萬分之二時,則產生紅寶石色調。

若使溫度降低,就會在某幾點上顯出紅寶石色。

如果使溫度漸漸下降,紅色慢慢會帶些紫色,終於變成紫、紫青、青, 最後變成淡青色。

所以胭脂紅瓷器,其實是很難燒造的一種瓷器。

難就難再它的呈色,又不僅僅只與釉的成分有關,還有窯內溫度的掌控問題,以及氣氛變化和窯外天氣的影響。

這些因素可大可小,可卻掌握著胭脂紅能否成功燒製的命運。

這些關鍵技術, 全部出自原來陳文哲他撿漏的幾件瓷器。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研究,那些瓷器的工藝,他已經研究的十分透徹。

所以現在做起胭脂紅地,他心中有底,自然做的速度也就很快。

“老闆,顏色很難控制的好吧?”張股詢問道。

“還可以,金粉、燒製溫度等等都對顏色有影響,你要願意學,等入窯燒製的時候,你可以跟著學學,對於這種金釉的燒製,什麼時間,必須達到什麼溫度,都是有講究的,一點也不能錯,錯了,顏色就不知道會燒成什麼樣。”

“這件梅瓶能夠做成寶石紅?”

看著陳文哲,張股心中還是有點疑惑。

畢竟陳文哲這也太自信了吧?如果是外行, 只是因為陳文哲的名聲,他也不會懷疑什麼。

但是,他畢竟是內行,也只有內行,才會知道胭脂紅瓷器的燒製,到底有多難以把握。

“原材料我處理的還可以,等燒製的時候,我會告訴你一些關鍵點,只要明白那些,對於顏色的控制,應該就有把握了。”

看張股說到了重點,也很清楚燒製胭脂紅地瓷器的難點,陳文哲也不介意多教一下。

教授別人傳承,最怕的是他連哪裡是重點都不清楚。

“你再做一件菊瓣盤,我突然間想起來,雍正時期的一件粉紅色的菊瓣盤,好像很漂亮,也是經典,既然燒製了,就一次性多燒幾件。”

“可以,我也聽說過那件菊瓣盤!”

張股對於清三代的瓷器, 果然是很熟悉的,陳文哲稍微一提, 他就知道說的是什麼。

雍正時期的胭脂紅瓷器,就已經燒製的非常的成熟,畢竟對雍正皇帝有點了解的,都知道他是一位偏愛粉色的皇帝,從粉彩就可以看出一二。

陳文哲說的這件胭脂紅釉菊瓣盤,同樣是這一時期燒製的。

那件瓷器從外觀上看,像一朵盛開的菊花瓣,形狀似盤,故有菊瓣盤之名。

古人取名,還是跟實物比較貼切的,不過這樣也方便我們認知。

這件瓷器,整個器型通體都是胭脂紅釉的呈色,弧壁很淺,盤壁花瓣大小分佈均勻,胎體細緻堅密,胎體細薄,瑩潤透亮。

所以,這一件瓷器只是器胚,做起來也還是有一定困難的。

現在陳文哲空不出手來,也是對張股的一次考驗,看看他的真實功底怎麼樣。

盤子好做,菊瓣盤就有點難度了,如果是雍正菊瓣盤,那難度就更高。

只不過,現在看來張股做的還算不錯,雖然速度慢了一些,但是他做起來還算順手。

菊瓣盤是盤式之一,因盤身做菊狀,所以相比普通盤子,肯定要難做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