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哲研究這件汝瓷,怎麼也有一個多小時,造型規不規整,他難道不知道?

至於製作,他看的更多啊!

汝瓷真品肯定是手拉坯捏製,做工十分精細,稜角自如。

而汝瓷仿品大多屬於機制, 做工粗放,稜角突出。

看造型,汝瓷真品胎壁較薄,比例協調,莊重大方,而汝瓷仿品胎壁較厚, 比例失調。

看釉色, 汝瓷真品如碧玉一般柔和,而汝瓷仿品光亮如鏡, 刺目耀眼。

同時,汝瓷真品以瑪瑙作釉料,可形成特殊色澤。

而汝瓷仿品與真品的釉料配方是不一致的,所以釉色單純,缺乏變化。

最後看裝飾,汝瓷真品如果有紋飾,則構圖嚴謹,形象逼真,如有神韻。

而汝瓷仿品為刻意模仿,一般故畫風粗糙,形象呆板,缺乏神韻。

另外,汝瓷真品上有施釉,並且釉上有淡淡的紋裂,經過茶水浸潤後,茶色會慢慢滲透進這些紋裂之中, 這也被稱為“開片”, 汝瓷仿品自然是沒有的。

這些說的都是汝瓷的外在表現, 而剛才陳文哲鑑定的是內在的技術。

內外結合,可以說這件瓷器沒有任何瑕疵。

一件北宋的汝窯三足洗,居然能夠這麼完整的儲存到現在,這就是個奇蹟。

“這件東西我看上了,你們帶過來,就是想要賣給我的吧?”

聽他們也說不出什麼新花樣,陳文哲打斷了兩個老頭的慷慨陳詞。

“不賣,我們只換!”武三介面道。

陳文哲點頭,他早就想到了這一點。

“那怎麼換?”

“換一些青瓷,高仿汝窯!”這一次武三沒有藏著掖著。

陳文哲也想到了,他也想要跟他們交換,之前想的太過狹隘。

什麼仿製出來就當現代藝術品?仿古瓷也是藝術,跟武三交換一些也沒什麼不好的嘛!

陳文哲是真想要眼前的這件瓷器,就算是使用過回溯之後,他也很想收藏起來。

儲存千年還完好如初,更多了一絲歷史沉澱,讓它更加美麗。

這樣的寶貝, 肯定沒有人不喜歡的吧?

陳文哲也不能例外,為了這件汝窯青瓷, 他是真心想要仿製出一批高仿, 但是,這可不容易啊!

歷代以來,想要仿製的人可不少,但是能夠仿製出汝窯瓷那種特色的,還真不多。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室南遷,由於長期兵災戰禍,汝窯被毀,技藝失傳。

雖然元、明、清歷代中國民間窯場仍然不斷燒製,但因種種原因,均未成功。

民國27年到30年(19381941年),資本家李紹初,曾在汝州蟒川嚴和店,汝窯舊址建窯試仿汝瓷,亦未成功。

原華夏古陶瓷研究會會長馮先銘說:“汝窯釉色最難仿,比定、鈞、耀等窯難度大的多,不易仿製,因此傳世製品根本無亂真之作。”

正如清道光年間,督學孫灝詩云:“青瓷上選無雕飾,不是元家始博殖。名王作貢紹興年,瓶盞爐球動顏色。官哥配汝非汝儔,聲價當時壓定州。皿蟲為盅物之蠹,人巧久絕天難留。金盤玉碗世稱寶,翻從泥土求精好。窯空煙冷其奈何,野煤春生古原草。”谷闢

詩人對汝瓷作了高度評價,但也表達了他對汝瓷失傳的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