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瓷器,釉料從來都是最為重要的一個關鍵點,不說粉彩涉及到很多的顏色,就是一個單純的青花,你要是青花料不夠好,那髮色能看嗎?

所以,製作一件粉彩扎道瓷, 很困難,第一難就是釉料。

不說釉料的優劣,就算是有好的釉料,你也需要調配出好的效果,最後是佈局,這也是一個關鍵點。

一般粉彩扎道瓷在做好底色之後,會再在“錦地”上,用一種狀如鏽花針的工具,刻印出極為細小的紋樣,這才是完整的扒花。

其中以鳳尾紋最為常見,也最為典型。

剛才張股做的,就是最簡單的錦地鳳尾紋粉彩花觚。

現在陳文哲做,自然就不是這麼簡單的。

扒花工藝說著十分簡單,但是,製作難點很多,也很大。

首先,扒花對制瓷人的功底要求極高,因扒花工藝是在半乾的釉料上,用繡花針刻畫圖案。

在製作過程中,是不能打底稿的。

從起筆到收尾要一氣呵成,花紋花紋要大小一致,佈局均勻,不能出絲毫差錯,否則便前功盡棄,造成不可逆的毀滅。

所以,扒花工藝是極其考驗匠人的技術水平和心態的。

因為扒花是滿工裝飾, 紋飾細小。

對匠人而言,是一種重複、枯燥、細緻的苦活。

既費眼費神,又必須精神專注,心手相應,一絲不亂。

一個細小的失誤,就有可能破壞整件器物的美觀。

比如哪一針稍重,有可能在燒製後,造成區域性的小片釉彩剝落。

對於扒花工藝而言,這意味著全部的失敗。

在這其中,需要有精細的雕刻功底,需要有大局觀,需要會設計,最終還需要在繪畫、針織等等方面有所成就。

可以說,這是一種基礎工藝集大成者。

想要完成一件粉彩扎道瓷,制瓷、雕刻、針織、繪畫等等技藝,都需要設略到,還需要心眼手,三者相印, 手心如一, 這樣才能一氣呵成,做出一件作品。

就是因為這種難度, 這種工藝一度接近失傳。

所以,在看到張股使用出這種工藝,還製作了一件紋飾裝飾比較簡單的粉彩扎道瓷之後,他才會那麼驚訝,也才會見獵心喜!

會這種工藝,還能順利做到現在這種程度的,絕對不簡單。

雖然還沒有入窯燒製,但是陳文哲知道,入窯燒製失敗的可能有,但是不大。

就算燒製失敗的可能性很高,那多製作幾件,總能燒製成功幾件。

而只要有成功的作品,就絕對不會賠本。

陳文哲用奇異的眼神看向張股,有這種本事原來怎麼不表現出來?

再簡單的粉彩扎道瓷也是一朵奇葩,只要做的大體不差,就絕對不用跟著他混飯吃。

難道還是因為彩料?陳文哲看向他配置出來的釉料。

不做高仿,只是需要漂亮的瓷器,不用他這些釉料也可以的吧?

“你跟誰學的?”最終陳文哲還是忍不住開口詢問道。

張股一愣,立即解釋道:“我家就是景鎮那邊的,所以上學也報考了藝術學院!”